【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2024肿瘤外科学(副高)全套模拟试题(F7),更多肿瘤外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恶性肿瘤特点的是( )
  A. 多呈侵袭性生长 
  B. 不易转移和复发 
  C. 生长迅速 
  D.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E. 以上都不是 
 
2. [单选题]内伤发热,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脉涩为( )
  A. 气郁发热 
  B. 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 瘀血发热 
  E. 湿阻发热 
 
3. [单选题]黄苔一般主( )
  A. 寒证 
  B. 热证 
  C. 痰饮 
  D. 湿证 
  E. 脾虚证 
 
4. [多选题]但热不寒可见于( )
  A. 表热证 
  B. 虚热证 
  C. 里实热证 
  D. 湿温病 
  E. 气分证 
 
5. [多选题]疳证的临床特征有( )
  A. 形体消瘦 
  B. 面黄发枯 
  C. 精神萎靡 
  D. 饮食异常 
  E. 大便不调 
 
6. [单选题]早期精原细胞瘤应 ( )
  A. 放射疗法 
  B. 手术切除 
  C. 手术切除+术后放射疗法 
  D. 化学疗法 
  E. 手术切除睾丸并腹膜后淋巴结清除 
 
7. [单选题]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症状是( )
  A. 腰酸腿软,精神萎靡 
  B. 气少力衰,神疲消瘦 
  C. 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 
  D. 动则心悸,气喘汗出 
  E. 以上均非 
 
8. [单选题]痰热扰心型不寐治疗宜选用( )
  A. 龙胆泻肝汤 
  B. 温胆汤 
  C. 半夏泻心汤 
  D. 归脾汤 
  E. 朱砂安神丸 
 
9. [单选题]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的分子是( )
  A.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B. S–100 
  C. CK20 
  D. 绒毛蛋白(villin) 
  E. CD56 
 
10. [多选题]病人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 )
  A. 痰饮内停 
  B. 湿热内蕴 
  C. 热入营血 
  D. 阳气虚弱 
  E. 瘀血内阻 
 
11. [单选题]造成肿瘤患者恶病质状态的原因是肿瘤组织
  A. 转化酶系的活性降低 
  B. 主要通过有氧氧化过程获取能量 
  C. RNA、DNA合成减少但分解增加 
  D. 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 
  E. 糖原异生关键酶活性增强 
 
12. [多选题]与肝癌发病相关的生物因素有( )
  A. HBV 
  B. H.pylori 
  C. EBV 
  D. HCV 
  E. HHV-8 
 
13. [单选题]寸口位于( )
  A. 头侧太阳穴 
  B. 腹股沟动脉处 
  C. 手腕掌后桡动脉处 
  D. 颈部人迎处 
  E. 足背趺阳脉处 
 
14. [单选题]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 )
  A. 火 
  B. 湿 
  C. 痰 
  D. 痰与火 
  E. 气虚 
 
15. [多选题]临床中常应用于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有( )
  A. Cyfra21-1 
  B. NSE 
  C. ProGRP 
  D. PSA 
  E. SCC 
 
16. [单选题]不属于胸痹病因的是( )
  A. 寒邪内侵 
  B. 心虚胆怯 
  C. 饮食不节 
  D. 情志失调 
  E. 年迈体虚 
 
17. [单选题]大肠癌治疗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FU持续静脉滴入较推注有更好疗效 
  B. FOLFOX和FOLFORI均是晚期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C. FOLFOX与FOLFORI比较神经毒性更明显,但腹泻明显低于后者 
  D. 草酸铂和西妥昔单抗联用能扭转草酸铂耐药性 
  E. 生物靶向药物和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超过24个月 
 
18. [单选题]按照Knudson的“两次打击学说”,遗传性肿瘤的发生是因为
  A. 出生时2个等位基因均表现正常 
  B. 出生时2个等位基因均正常,后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异常改变 
  C. 出生时1个等位基因已表现异常,后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另1个也发生了异常变化 
  D. 出生时1对同源染色体均发生了畸变 
  E. 出生时1对同源染色体中的1条发生了畸变 
 
19. [单选题]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
  A. 易伤肌表 
  B. 易伤津液 
  C. 易伤阳气 
  D. 易袭阳位 
  E. 易致肿疡 
 
20. [单选题]患者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其治法是( )
  A. 理气消胀 
  B. 消食导滞 
  C. 理气和胃 
  D. 消食健脾 
  E. 和胃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