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耳鼻咽喉科正高医学高级职称2023在线题库(AH3),更多耳鼻咽喉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耳鼻咽喉科正高医学高级职称2023在线题库(AH3),更多耳鼻咽喉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恶性肉芽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又称坏死性肉芽肿 
  B. 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C. 多与EB病毒感染有关 
  D. 其实质是淋巴瘤 
  E. 其实质是肿瘤 
 
2. [单选题]清心安神、滋阴清热可用于治疗下列类型遗精病中的( )
  A. 湿热下注,热扰精室 
  B. 肾虚滑脱,精关不固 
  C. 劳伤心脾,气不摄精 
  D. 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E. 脾肾两虚,精关不固 
 
3. [多选题]外鼻的感觉神经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其分支的神经有 ( )
  A. 筛前神经 
  B. 筛后神经 
  C. 滑车上神经 
  D. 滑车下神经 
  E. 视神经 
 
4. [单选题]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 石膏 
  B. 知母 
  C. 生地 
  D. 玄参 
  E. 栀子 
 
5. [单选题]张某某,男,32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之食物,吐后较舒,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宜选( )
  A. 柴胡疏肝散 
  B. 益胃汤 
  C. 黄芪建中汤 
  D. 保和丸 
  E. 失笑散 
 
6. [多选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
  A. TG升高 
  B. LDL-C升高 
  C. TC升高 
  D. HDL-C降低 
  E. LP(a)升高 
 
7. [单选题]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 )
  A. 营 
  B. 精 
  C. 气 
  D. 血 
  E. 津液 
 
8. [单选题]下列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中,可以治疗偏头痛及瘰疬的是( )
  A. 液门 
  B. 中渚 
  C. 阳池 
  D. 天井 
  E. 外关 
 
9. [多选题]鼻中隔手术的适应证有
  A. 患者鼻部不适,涕倒流,睡眠较差,鼻中隔向右偏曲,右侧低位嵴突 
  B. 患者鼻塞、右侧头痛,鼻中隔向右偏曲,高位明显且与中鼻甲相触,应用血管收缩剂后头痛缓解 
  C. 患者鼻痒、鼻干,夜间经常憋醒,鼻中隔向右偏曲 
  D. 患者左侧鼻塞、经常左鼻出血,鼻中隔明显向左偏曲,左侧嵴突与下鼻甲相抵 
  E. 患者鼻部不适,经常不规律头痛、心悸、失眠,检查发现鼻中隔向左偏曲 
 
10. [多选题]引起咯血最常见的肺部疾病是
  A. 肺结核 
  B. 肺炎 
  C. 肺脓肿 
  D. 肺淤血 
  E. 肺寄生虫病 
 
11. [多选题]测试病理性适应现象的方法包括
  A.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B. 重振试验 
  C. 音衰变试验 
  D. Bekesy自描听力计测试 
  E. 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 
 
12. [多选题]下列奇穴中善治目疾的有( )
  A. 翳明 
  B. 上明 
  C. 鱼腰 
  D. 太阳 
  E. 球后 
 
13. [单选题]观察舌象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 )
  A. 舌苔的有无 
  B. 舌苔的润燥 
  C. 舌苔的厚薄 
  D. 舌苔的颜色 
  E. 舌苔的腐腻 
 
14. [多选题]育龄妇女晨起呕吐除了早期妊娠外,还可见于
  A. 慢性乙醇中毒 
  B. 胆囊炎 
  C. 尿毒症 
  D. 脑膜炎 
  E. 功能性消化不良 
 
15. [多选题]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
  A. 出血 
  B. 胃底静脉曲张 
  C. 腹水 
  D. 幽门梗阻 
  E. 穿孔 
 
16. [单选题]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 黄连 
  B. 黄柏 
  C. 黄芩 
  D. 栀子 
  E. 龙胆 
 
17. [多选题]占据颈部全长的间隙有 ( )
  A. 咽旁隙 
  B. 椎前隙 
  C. 气管前隙 
  D. 咽后隙 
  E. 颈动脉鞘 
 
18. [多选题]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 )
  A.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B. 对立是绝对的 
  C. 既可以孤立存在,又可相辅相成 
  D. 统一是永恒的、不变的 
  E. 对立是相对的、暂时的 
 
19. [单选题]治疗劳淋阳虚证的代表方是( )
  A. 补中益气丸 
  B. 理中丸 
  C. 左归丸 
  D. 金匮肾气丸 
  E. 六味地黄丸 
 
20. [单选题]气虚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恶寒 
  B. 发热而不恶寒 
  C. 发热而畏寒喜暖 
  D. 劳累后发热 
  E. 生气后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