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营养正高职称真题解释(AI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3-12-18   [手机版]    

(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营养正高职称真题解释(AI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营养正高职称真题解释(AI2),更多临床营养(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 )

A. 加强相互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B. 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
C. 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D. 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E. 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


2. [单选题]气阴两虚型胸痹宜选用( )

A. 四君子汤
B. 四物汤
C. 归脾汤
D. 六味地黄丸
E.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3. [单选题]肠胃积热所致便秘的治法宜( )

A. 温阳通便
B. 补气润肠
C. 养血润燥
D. 清热润肠
E. 顺气导滞


4. [多选题]与痹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外邪有( )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E. 燥


5. [多选题]尿毒症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含糖10%水果
E. 各种汤水


6. [单选题]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

A. 为阳邪
B. 炎热
C. 伤津
D. 动血
E. 生风


7. [多选题]舌体强硬的主病为( )

A. 热入心包
B. 肝肾阴液枯涸
C. 中风
D. 气血两虚
E. 先天不足


8. [多选题]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形式为单糖,其中吸收速率最快的是

A. 果糖
B. 葡萄糖
C. 甘露糖
D. 核糖
E. 半乳糖


9. [多选题]采用活动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A. 少府
B. 劳宫
C. 听宫
D. 曲池
E. 环跳


10.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 《本草纲目》
B. 《本草拾遗》
C. 《山海经》
D. 《新修本草》
E. 《神农本草经》


11. [多选题]某学生通常不吃早餐,因此中午吃饭狼吞虎咽,饱餐一顿。长期如此,他可能会患的疾病是

A. 胆结石
B. 胃炎
C. 肥胖
D. 龋齿
E. 贫血


12. [单选题]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
B. 痛如鸡啄
C. 纳呆口苦
D. 壮热不退
E. 局部中软应指


13. [多选题]属于阳虚和气虚共证的有( )

A. 舌质淡胖,有齿痕
B. 脉细虚大
C. 自汗懒言
D. 形寒肢冷
E. 倦怠乏力


14. [多选题]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
B. 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
C. 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
D. 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病有关
E. 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


15. [多选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

A. 解释生理现象
B. 解释病理传变
C. 指导诊断疾病
D. 说明事物之间变化
E. 指导临床治疗


16. [多选题]谷类加工的目的是( )。

A. 改善感官性状
B. 提高消化吸收率
C. 营养素强化
D. 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E. 去除杂质


17. [单选题]内伤咳嗽治宜( )

A. 祛痰止咳
B. 润肺止咳
C. 扶正补虚,祛邪止咳
D. 补虚
E. 标本同治


18. [单选题]面青一般不见于的病证是( )

A. 寒证
B. 脾虚证
C. 痛证
D. 血瘀
E. 惊风


19. [单选题]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 解毒敛疮
B. 活血止痛
C. 清热利尿
D. 化瘀止血
E. 祛痰止咳


20. [单选题]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 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
B. 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
C. 为阳邪,性炎上
D. 为阳邪,多夹湿致病
E. 为阳邪,性炎热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x59pon.html
  • 下一篇:2023(正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营养医学正高题库升级(AI3) 患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咽干舌燥,脉细数,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的是( )《血证论》指出,主要是因为风的性质有( )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 )膀胱经的体表走向是( )痰疾多首选( )患者多梦易醒,面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