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医学高级职称模拟考试练习题(E5),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固体吸附剂采样管的最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效率
A. 越小
B. 不确定
C. 与最大采样体积无关
D. 越大
E. 不变
2. [单选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什么气作载气
A. 氢气
B. 氮气
C. 氩气
D. 空气
E. 氧气
3. [单选题]从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某制鞋厂,每个月用无泵型采样器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和甲苯的浓度,同时采集有代表性工人的血样和尿样,测定苯和甲苯的代谢物等指标。这一过程属于
A. 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
B. 环境监测和生物材料检测
C. 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
D. 环境检测和生物检测
E. 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
4.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正己烷>正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 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正己烷
C. 甲烷>乙烷>正己烷>丙烷>正丁烷
D. 正丁烷>正己烷>丙烷>乙烷>甲烷
E. 正丁烷>正己烷>甲烷>丙烷>乙烷
5. [单选题]测定氟用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由什么晶体片制成的
A. 氟化钠单晶片
B. 氟化镧单晶片
C. 氟化硼单晶片
D. 氟化锗单晶片
E. 氟化钾晶体片
6. [单选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在检验工作中规定
A. 检测工作可由一人进行
B. 检测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参加
C. 检测人员应有大专学历
D. 检验人员应具有技师以上职称
E. 检测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参加,其中一人具有技师以上职称
7. [单选题]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加入石油醚的目的是
A. 减少非脂成分进入醚层
B. 增加脂肪进入醚层
C. 降低乙醚极性,使醚水层分离清晰
D. 有利于脱水
E. 促进乙醚进入水层
8. [单选题]亚甲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的蓝色化合物,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下列哪个波长比色
A. 452nm
B. 552nm
C. 652nm
D. 752nm
E. 852nm
9. [单选题]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以下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滴定时要保持溶液在沸腾状态,使指示剂变色明显
B. 在斐林试剂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可保证终点变色明显
C. 滴定前应做预试验使样品消耗体积与标准液消耗量尽量接近
D. 样品预处理仅用硫酸铜沉淀蛋白质
E. 样品预处理可用乙酸锌作沉淀剂
10. [单选题]酱油中铵盐影响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它使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A. 受到抑制
B. 不能进行
C. 结果偏高
D. 结果偏低
E. 滴定终点无法判断
11. [多选题]根据化妆品的定义,以下产品属于化妆品的是
A. 宣传可以消除口腔异味的漱口液
B. 宣传可以使肌肤变白、嫩的美容口服液
C. 宣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被晒伤的护肤乳
D. 宣传可以减肥、使身材苗条的口服液
E. 宣传涂抹于腹部皮肤,可以改善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产品
12. [单选题]在重量分析法中,对于无定形沉淀的洗涤,应选用的洗涤剂是
A. 冷的稀沉淀剂
B. 热的电解质溶液
C. 沉淀剂加有机溶剂
D. 热水
E. 冷水
13. [单选题]水中有机氯农药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薄层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其中灵敏度最高,且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
A. 比色法
B. 薄层法
C. 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
E. 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器
14. [单选题]玻璃纤维滤纸在采样前要经500℃烘烤处理,其目的是
A. 清除粘合剂
B. 清除附在上面的有机物
C. 清除滤料表面的羟基
D. 清除玻璃纤维碎屑
E. 清除滤料表面的金属
15. [多选题]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中,离子强度缓冲液的作用为
A. 维持一定的离子强度
B. 保持适宜的pH范围
C. 提供掩蔽剂
D. 提高灵敏度
E. 加快电极平衡速度
16. [单选题]下列溶剂可作为反相键合相色谱的极性改性剂的是
A. 正己烷
B. 乙腈
C. 氯仿
D. 水
E. 丙酮
17. [单选题]评价采集气溶胶的采样效率时有两种表示方法,目前大气监测中一般采用
A. 流量采样效率
B. 浓度采样效率
C. 总采样效率
D. 体积采样效率
E. 质量采样效率
18. [单选题]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中,水中酚测定采用的方法是
A. 气相色谱法
B.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C. 溴化容量法
D. 高压液相色谱法
E. 荧光分光光度法
19. [单选题]双硫腙-氯仿溶液在pH8.5~11.0提取铅时,为根除银的干扰,需加入
A. KCN
B. EDTA-2Na
C. 柠檬酸盐
D. 氟化物
E. 酒石酸盐
20. [单选题]下列方法中,测定还原性抗坏血酸的方法是
A. 2,6-二氯酚靛酚还原法
B.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C. 邻苯二胺荧光分光光度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E. 紫外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