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推拿卫生正高考试真题考情分析(D8),更多推拿(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推拿卫生正高考试真题考情分析(D8),更多推拿(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能治疗头痛、失眠等病症的手法有( )
  A. 拳背击法 
  B. 掌根击法 
  C. 掌心击法 
  D. 啄法 
  E. 弹击法 
 
2. [多选题]阳明病的主要成因是( )
  A. 他经传来 
  B. 本经自发 
  C. 体质虚弱 
  D. 过早发汗 
  E. 过早攻下 
 
3. [单选题]《水胀》认为出现腹大身尽肿、皮厚、按之凹陷不起、腹色不变者,其病证当属
  A. 肤胀 
  B. 鼓胀 
  C. 水胀 
  D. 肠覃 
  E. 气胀 
 
4. [多选题]推拿,古称为
  A. 按摩 
  B. 按跷 
  C. 乔摩 
  D. 挢引 
  E. 案杌 
 
5. [多选题]清天河水的临床作用是
  A. 清热解表 
  B. 泻火除烦 
  C. 健脾和胃 
  D. 活血通络 
  E. 以上都是 
 
6.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细脉主病是
  A. 气病 
  B. 气少 
  C. 气衰 
  D. 气胀 
  E. 血瘀 
 
7. [多选题]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赤欲如赭 
  B. 白欲如盐 
  C. 青欲如蓝 
  D. 上盛则气胀 
  E. 夏日在肤,如鱼之游在波 
 
8. [单选题]《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
  A. 阴邪入于阳分交结不解 
  B. 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 
  C. 正胜邪却,阴阳交争 
  D. 阴精与阳气交结不清 
  E. 以上均不是 
 
9. [单选题]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
  A. 大陷胸汤 
  B. 抵当丸 
  C. 调胃承气汤 
  D. 牡蛎泽泻散 
  E. 十枣汤 
 
10. [多选题]推拿临床上的配穴方法可采用( )相配
  A. 邻近 
  B. 远端 
  C. 前后 
  D. 上下 
  E. 左右 
 
11. [多选题]下列可用小承气汤的是( )
  A. 阳明病,热不潮,腹大满不通 
  B. 阳明病,其后发热,大便复硬而少 
  C. 阳明病,汗多,微发热恶寒 
  D. 阳明病,不大便,恐有燥屎 
  E. 阳明病,面合色赤 
 
12.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善色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明润 
  B. 含蓄 
  C. 有光泽 
  D. 色弊 
  E. 五色精微象见 
 
13. [多选题]《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正骨推拿手法总结出"正骨八法"指( )
  A. 摸、接、端、提 
  B. 揉、搓、抹、擦 
  C. 捏、捻、拨、抖 
  D. 按、摩、推、拿 
  E. 按、摩、推、拨 
 
14. [单选题]《痿论》“各以其时受月”指的是
  A. 依据脏腑所主季节和五体受病的情况所制定的一种针刺方法 
  B. 各种痿证,根据脏腑所主季节的不同,有一定好发的季节 
  C. 肺热依据脏腑所主季节不同而传于不同脏腑发生痿病 
  D. 依据脏腑所主季节,在不同季节独取阳明,治疗五种不同痿病 
  E. 以上均不是 
 
15. [多选题]一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向右侧弯曲可能的病变是
  A. 突出物位于左侧神经根前方 
  B. 突出物在右侧神经根腋部 
  C. 突出物位于左侧神经根的腋部 
  D. 突出物位于右侧神经根的上方 
  E. 突出物位于左侧神经根的上方 
 
16. [多选题]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鉴别点是( )
  A. 前者发热,后者不发热 
  B. 前者黄色鲜明,后者黄色晦暗 
  C. 前者小便不利,后者小便自利 
  D. 前者大便硬,后者大便溏 
  E. 前者口渴,后者口不渴 
 
1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A. 胃 
  B. 膀胱 
  C. 大肠 
  D. 三焦 
  E. 胆 
 
18. [多选题]一指禅推法操作频率在下列范围内正确的有( )
  A. 120~130次/分 
  B. 130~140次/分 
  C. 140~150次/分 
  D. 150~160次/分 
  E. 160~170次/分 
 
19. [多选题]湿病的禁忌有( )
  A. 利小便 
  B. 火攻 
  C. 攻下 
  D. 大汗 
  E. 微汗 
 
20. [多选题]暑温瘥后,痰瘀滞络证,可见( )
  A. 痴呆 
  B. 失语 
  C. 耳聋 
  D. 角弓反张 
  E. 手足拘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