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初级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初级在线题库大全(U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可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的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轮状病毒 
  C. 狂犬病病毒 
  D. 麻疹病毒 
  E. 以上都可以 
 
2. [单选题]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是
  A. 0.5~1.0L 
  B. 1.0~2.0L 
  C. 1.5~2.5L 
  D. 2.0~2.5L 
  E. 2.5~3.0L 
 
3. [单选题]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
  A. 增菌培养基 
  B. 营养培养基 
  C. 选择鉴别培养基 
  D. 基础培养基 
  E. 特殊培养基 
 
4. [单选题]在各项酯酶染色(除AS-D萘酚酯酶染色外)中,阳性反应能够被氟化钠抑制的细胞是
  A. 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红细胞 
  D. 浆细胞 
  E. 单核细胞 
 
5. [单选题]不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是
  A. 甲状腺性甲亢 
  B. 垂体性甲亢 
  C. 甲状旁腺性甲亢 
  D. 伴瘤综合征 
  E. 医源性甲亢 
 
6. [单选题]适于接种嗜血杆菌、奈瑟菌的培养基是
  A. 血平板 
  B. 巧克力平板 
  C. 麦康凯平板 
  D. SS琼脂 
  E. TCBS琼脂 
 
7. [单选题]初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 早期以IgM为主 
  B. IgG与IgM几乎同时产生 
  C. 抗体效价高 
  D. 为高亲和性抗体 
  E. 维持时间长 
 
8. [单选题]下列方法中哪一项能提高免疫散射比浊法的灵敏度
  A. 使用高强度光源 
  B. 加大微粒至检测器的距离 
  C. 使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 
  D. 加大浓度 
  E. 使用低强度光源 
 
9. [单选题]尿中小吞噬细胞来自于血液中
  A. 单核细胞 
  B. 淋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10. [单选题]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的寄生虫是
  A. 钩虫 
  B. 丝虫 
  C. 华支睾吸虫 
  D. 牛肉绦虫 
  E. 旋毛虫 
 
11. [单选题]高锰酸钾作为消毒剂,其杀菌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和作用 
  B. 与蛋白结合 
  C. 氧化作用使蛋白变性 
  D. 与酶结合 
  E. 与核酸结合 
 
12.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不宜做骨髓检查的是
  A. 多发性骨髓瘤 
  B. 脾功能亢进 
  C. 戈谢病 
  D. 血友病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3. [单选题]Pelger-Huet畸形是指中性粒细胞
  A. 胞质内含有数个紫蓝色包涵体 
  B. 胞质内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 
  C. 胞核为杆状或分2叶,呈肾形或哑铃形,染色质聚集成块或条索状 
  D. 胞质内保留有嗜碱性区域 
  E. 胞体肿大、结构模糊、核固缩 
 
14. [单选题]在肌肉中查不到的寄生虫是( )
  A. 旋毛虫幼虫 
  B. 猪囊尾蚴 
  C.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D. 并殖吸虫 
  E. 以上都不是 
 
15. [单选题]戈谢细胞中特征性的结构是
  A. Auer小体 
  B. 空泡 
  C. 葱皮样物质 
  D. 包涵体 
  E. 明显核仁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A. 肝硬化时,肝糖原合成增多 
  B. 肝硬化时,乳酸、丙酮酸及仅一酮戊二酸生成减少 
  C. 肝硬化时,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增强 
  D. 肝硬化Ⅳ型胶原合成增多 
  E. 肝硬化时肝脏对激素的灭活功能增强 
 
17. [单选题]两个抗原完全不同时,双扩平板法的沉淀线出现
  A. 二条沉淀线相交叉 
  B. 二条弧线完全融合 
  C. 二条沉淀线平行 
  D. 二条弧线不连接 
  E. 二条弧线部分融合 
 
18. [单选题]原红与原粒的区别时,不符合原红的特点的是( )
  A. 胞体大,可见突起 
  B. 染色质粗粒状 
  C. 核仁暗蓝色,界限模糊 
  D. 胞浆呈均匀淡蓝色 
  E.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 
 
19. [单选题]可由怀孕母亲传染胎儿引起畸胎或死胎的寄生虫病是
  A. 血吸虫 
  B. 旋毛虫 
  C. 钩虫 
  D. 弓形虫 
  E. 丝虫 
 
20. [单选题]耐药性监测中,MRSA是( )
  A. 耐青霉素葡萄球菌 
  B.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D.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E.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