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2024考试试题精选(V7),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2024考试试题精选(V7),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
  A.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 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 正气充足,与邪相争,祛邪外出 
  D. 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 正气虚弱,邪气不足 
 
2. [单选题]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表现是
  A. 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次侵入血循环,到达肺部所引起 
  B. 两肺从肺尖到肺底均匀分布,小点状阴影,约2mm大小 
  C. 病灶大小、密度基本相同,短期病灶可融合 
  D. 病灶边缘较清楚,如有渗出性反则较模糊 
  E. 1周内可出现典型的结节影 
 
3. [单选题]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游离腹水的量是
  A. 500mL以上 
  B. 800mL以上 
  C. 1000mL以上 
  D. 1500mL以上 
  E. 2000mL以上 
 
4. [单选题]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机理是
  A. 少阴下利,阴津受伤 
  B. 少阴热化,伤津耗液 
  C. 少阴病阴阳俱虚,阴津不足 
  D. 寒侵少阴,真阳受困,津不上承 
  E. 少阴阳虚,水气内停 
 
5. [单选题]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 心 
  B. 脾 
  C. 肝 
  D. 肾 
  E. 肺 
 
6. [单选题]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川牛膝 
  B. 生牡蛎 
  C. 生龟板 
  D. 生鳖甲 
  E. 生龙骨 
 
7. [单选题]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治宜
  A. 大柴胡汤 
  B. 小柴胡汤 
  C. 大黄附子汤 
  D. 厚朴七物汤 
  E. 厚朴三物汤 
 
8. [单选题]患者,女,24岁。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眩,面色苍白,昏不知人,手撒肢冷,冷汗淋沥。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治疗宜选用
  A. 参附汤 
  B. 生脉散 
  C. 当归补血汤 
  D. 夺命散 
  E. 生化汤 
 
9. [单选题]临产阵痛轻微,产程进展慢,面色无华,神疲肢软,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大而虚。治疗常用方
  A. 归脾汤 
  B. 催生饮 
  C. 参附汤 
  D. 蔡松汀难产方 
  E. 人参养荣汤 
 
10. [单选题]急性肾盂肾炎常出现的热型是
  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间歇热 
  D. 回归热 
  E. 波状热 
 
11. [单选题]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 炙甘草汤 
  B. 酸枣仁汤 
  C. 甘麦大枣汤 
  D. 天王补心丹 
  E. 朱砂安神丸 
 
12. [单选题]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发挥,起根本作用的是
  A. 调畅气机 
  B. 调节血量 
  C. 调畅情志 
  D. 排泄胆汁 
  E. 促进消化 
 
13. [单选题]导赤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栀子 
  B. 木通 
  C. 车前子 
  D. 滑石 
  E. 泽泻 
 
14. [单选题]有排卵型功血最典型的子宫内膜改变是( )。
  A. 行经期内膜 
  B. 增生期内膜 
  C. 增生过长内膜 
  D. 囊腺型增生过长内膜 
  E. 分泌期子宫内膜 
 
15. [单选题]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A. 阳虚则寒 
  B. 重阴必阳 
  C. 寒者热之 
  D. 阴损及阳 
  E. 阴盛则阳病 
 
16.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
  A. 肾不化气 
  B. 肝失疏泄 
  C. 肺失宣降 
  D. 膀胱不藏 
  E. 气化失常 
 
17. [单选题]正常人背部第1、2胸椎附近可听及的呼吸音是
  A. 粗糙性呼吸音 
  B. 齿轮状呼吸音 
  C. 支气管呼吸音 
  D. 肺泡呼吸音 
  E.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8. [单选题]《灵枢·营卫生会》所言的"清者"指的是
  A. 宗气 
  B. 谷气 
  C. 营 
  D. 卫 
  E. 津液 
 
19. [单选题]妇女的特殊生理是
  A. 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 
  B. 冲脉、任脉、带脉、督脉 
  C. 气血、阴阳、天癸、胞宫 
  D. 子宫、胞脉、胞络、产道、子门 
  E. 脏腑、经络、肾气、月经 
 
20. [单选题]芍药汤的功用是
  A.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B.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C.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D. 宜畅气机,清利湿热 
  E.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