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儿科医学职称副高真题讲解(R1),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儿科医学职称副高真题讲解(R1),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温病清解气热法主要分为以下哪几种( )
  A. 轻清宣气 
  B. 辛寒清气 
  C. 分利湿热 
  D. 清热泻火 
  E. 分消走泄 
 
2. [多选题]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若小便自利者,可有如下转归( )
  A. 发黄 
  B. 大便硬,为阳明病 
  C. 暴烦下利,日十余行 
  D. 但头汗出 
  E. 自利而渴 
 
3.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
  A. 咯血 
  B. 呕血 
  C. 衄血 
  D. 便血 
  E. 以上都是 
 
4. [单选题]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好发年龄为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E. 学龄期 
 
5. [多选题]下列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关节型表现不相符的是
  A. 全身症状重 
  B. 常发生于大关节 
  C. 受累关节不超过4个 
  D. 关节炎呈对称性分布 
  E. 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 
 
6. [单选题]下列关于按诊的顺序描述,错误的是
  A. 先触摸,后按压 
  B. 由轻而重 
  C. 由浅入深 
  D. 从病变区域开始 
  E. 先上后下 
 
7. [单选题]小儿易发生好动、惊惕、抽风等症,原因主要是
  A. 心常有余 
  B. 肝气未实 
  C. 脾常不足 
  D. 稚阳未充 
  E. 肾常虚 
 
8. [单选题]青色与黑色的共同主病为
  A. 瘀血 
  B. 肾虚 
  C. 肝病 
  D. 水饮 
  E. 惊风 
 
9. [多选题]伏暑热结阴伤一证可见小便短少,其治疗禁用( )
  A. 滋阴生津,泄火解毒 
  B. 淡渗利湿 
  C. 苦寒清热 
  D. 温肾以助气化 
  E. 辛开苦降 
 
10. [多选题]小儿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 壮热烦躁 
  B. 咳嗽加剧 
  C. 神昏谵语 
  D. 喉间痰鸣 
  E. 四肢抽搐 
 
11. [多选题]下列哪些著作为万密斋所写
  A. 《世医痘疹心法》 
  B. 《育婴秘诀》 
  C. 《片玉心书》 
  D. 《幼幼心书》 
  E. 《幼科发挥》 
 
12. [多选题]小儿病因与成人多数相同,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因而对不同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不同。小儿比成人多见的病因有
  A. 外感 
  B. 情志 
  C. 意外 
  D. 食伤 
  E. 先天 
 
13. [单选题]早产儿,胎龄31周,生后6小时,于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并进行性加重。查体:反应差,呼吸70次/分,三凹征阳性,口周及面色青紫,两肺呼吸音低。该病儿的胸部X线表现不可能的是
  A. 两肺普遍透亮度减低 
  B. 两肺散在细小颗粒和网状影 
  C. 支气管充气征 
  D. 可呈白肺样 
  E. 部分肺泡代偿性气肿 
 
14. [单选题]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证的首选方剂是
  A.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B. 银翘散 
  C. 五味消毒饮 
  D. 葱豉桔梗汤 
  E. 藿香正气散 
 
15. [单选题]石淋下焦湿热证的主症是
  A. 小便黄赤短少,无痛 
  B. 排尿时突然中断 
  C. 腹胀,尿少 
  D. 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 
  E. 尿频,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16. [多选题]《素问·痹证》认为,肠痹的症状有( )
  A. 数饮 
  B. 大便秘结 
  C. 腹痛 
  D. 飧泄 
  E. 呕汁 
 
17. [单选题]下面哪个病证可发展为多发性抽搐症
  A. 风湿性舞蹈病 
  B. 肌阵挛 
  C. 高热惊厥 
  D. 习惯性抽搐 
  E.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8. [多选题]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 )
  A. 乌梅之酸抑蛔柔肝 
  B. 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 
  C. 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 
  D. 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 
  E. 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 
 
19. [多选题]春温发于气分可见的证型有( )
  A. 里热兼表 
  B. 热郁胆腑 
  C. 热郁胸膈 
  D. 热灼胸膈 
  E. 热与血结 
 
20. [单选题]在太医署内专设少小科,开始于
  A. 春秋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代 
  E.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