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正高考试宝典卫生毒理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冲刺密卷答案+专家解析(R5),更多卫生毒理(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正高考试宝典卫生毒理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冲刺密卷答案+专家解析(R5),更多卫生毒理(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起于( )
  A. 目内眦 
  B. 目外眦 
  C. 足第4趾外侧端 
  D. 足小趾外侧端 
  E. 眉毛外侧端 
 
2. [多选题]标签标注符合国标“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的是
  A. 生产日期2001年5月20日保质期3年 
  B. 生产日期2001年6月1日生产批号016582 
  C. 生产日期2001年5月30日请在2003年5月30日前使用 
  D. 生产批号352681保质期3年 
  E. 生产批号352681请在2003年4月前使用 
 
3.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 荆芥 
  B. 白芷 
  C. 羌活 
  D. 防风 
  E. 藁本 
 
4. [多选题]下列是绿化的卫生学意义的是
  A. 调节改善小气候 
  B. 增加太阳辐射 
  C.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D. 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心理作用 
  E. 降低地方病的发病 
 
5. [多选题]碱基损伤包括
  A. 二聚体的形成 
  B. 平面大分子嵌入DNA分子 
  C. DNA加合物的形成 
  D. 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E. DNA-蛋白质交联物的形成 
 
6. [单选题]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近日来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结代。本病应辨证为( )
  A. 心气不足 
  B. 心阳不振 
  C. 心血不足 
  D. 心血瘀阻 
  E. 心阴不足 
 
7.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
  A. 心、肝、肾经 
  B. 胆、胃、三焦经 
  C. 心、肺、心包经 
  D. 心、胆、小肠经 
  E. 肺、脾、胆经 
 
8. [多选题]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应遵循的原则
  A. 合法性 
  B. 合理性 
  C. 经常性 
  D. 客观性 
  E. 及时性 
 
9.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10. [多选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
  A. 解释生理现象 
  B. 解释病理传变 
  C. 指导诊断疾病 
  D. 说明事物之间变化 
  E. 指导临床治疗 
 
11. [多选题]危险度评价包括
  A. 化学结构分析 
  B. 危害认定 
  C.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D. 接触评定 
  E. 危险度特征分析 
 
12. [多选题]舌赤肿胀而苔黄,多由于( )
  A. 热毒壅盛 
  B. 心脾有热 
  C. 心脾两虚 
  D. 中毒 
  E. 脾胃湿热 
 
13. [单选题]下列穴位中,属于足少阳胆经穴的是( )
  A. 耳门 
  B. 听宫 
  C. 听会 
  D. 角孙 
  E. 头维 
 
14. [多选题]止带方的药物组成有( )
  A. 茯苓、猪苓 
  B. 车前子、泽泻 
  C. 茵陈、黄柏、栀子 
  D. 丹皮、赤芍、牛膝 
  E. 生地、黄芩、木通 
 
15. [单选题]具有轻扬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6. [单选题]热痹的治法是( )
  A. 清热通络,疏风祛湿 
  B. 清热解毒,养阴除痹 
  C. 清热化湿,凉血除痹 
  D. 祛风化湿,通络除痹 
  E.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17. [多选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患下列哪些疾病的人不能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A. 伤寒 
  B. 病毒性肝炎 
  C. 阑尾炎 
  D. 活动性肺结核 
  E. 痢疾 
 
18.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是( )
  A. 水罐 
  B. 抽气罐 
  C. 火罐 
  D. 竹罐 
  E. 陶瓷罐 
 
19. [多选题]由铅中毒引起的神经症状是
  A. 腕下垂 
  B. 神经衰弱综合征 
  C. 麻痹震颤 
  D. 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E. 四肢感觉神经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 
 
20. [多选题]属于阳虚和气虚共证的有( )
  A. 舌质淡胖,有齿痕 
  B. 脉细虚大 
  C. 自汗懒言 
  D. 形寒肢冷 
  E. 倦怠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