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5卫生正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肾内科正高职称加血提分考试试题(Q5),更多肾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用逐水法治疗臌胀是( )
  A. 初期使用 
  B. 末期使用 
  C. 治疗的唯一方法 
  D. 自始至终使用 
  E. 正虚邪实时使用 
 
2. [多选题]与串联重复的微卫星序列多态标记相比,SNP具有的特征是
  A. 具有更高的遗传不稳定性 
  B. 不需要进行扩增片段长度的测量 
  C. 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密度比微卫星标记低 
  D. 具有更高的遗传稳定性 
  E. 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密度比微卫星标记高 
 
3. [单选题]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等症状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4.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 
 
5. [多选题]拔罐疗法的禁忌证有( )
  A. 出血性疾病 
  B. 水肿性疾病 
  C. 大血管部 
  D. 孕妇腰腹部 
  E. 毛发过多处 
 
6. [单选题]泄泻发病外因中主要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热邪 
  D. 湿邪 
  E. 暑邪 
 
7. [多选题]临床病原体检测时,有关标本采集,不正确的有
  A. 标本采集不当是检查发生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最主要原因 
  B. 为检出厌氧菌,尿液标本宜取中段尿 
  C. 尿液标本可在冰箱内放置48h 
  D. 尿液标本一般取中段尿 
  E. 使用抗生素12h,可以不考虑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8. [多选题]钙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激活酯酶及ATP 
  B. 是凝血过程的必需物质 
  C. 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 
  D. 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E. 维持心肌的兴奋性及其传导性 
 
9. [多选题]提示预后不良的肾病理表现包括
  A. 中重度系膜增生 
  B. 肾小球硬化及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比例较高 
  C. 新月体形成的数目较多 
  D. 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化范围较大 
  E. 血管炎症损伤较重 
 
10. [多选题]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意义
  A.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疾病,为(+) 
  B. 肾病综合征为(-) 
  C.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 
  D. 肾脏肿瘤为(+) 
  E. 以上均不是 
 
11. [多选题]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 腰痛 
  B. 免疫功能异常 
  C. 骨骼破坏 
  D. 贫血 
  E. 肾损害 
 
12.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13. [多选题]对于病原体检测的血清学实验,错误的有
  A. 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标本2~3份检查 
  B. IgM的检出表明原发性感染 
  C. 感染后即可检出抗体 
  D. 适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E. 单份血清诊断意义不大 
 
14. [多选题]有关HCV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 基因高度稳定 
  C. 抗-HCVIgM持续阳性,可能已转为慢性肝炎 
  D. 传播方式与HBV相同 
  E. 抗-HCVIg;阴性表明病毒复制停止 
 
15. [单选题]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
  A. 浮络 
  B. 孙络 
  C. 经筋 
  D. 别络 
  E. 皮部 
 
16. [多选题]关于清蛋白尿,正确的 ( )
  A. 尿镜检白细胞>5个/HP为增多 
  B. 尿沉渣大量变性白细胞是脓尿 
  C. 低渗尿和碱性尿白细胞易破坏 
  D. 尿白细胞增多和细菌培养(+)可确诊肾盂肾炎 
  E. 尿中正常蛋白大于150mg 
 
17. [多选题]肾小球滤过率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
  A. 血压的波动 
  B. 肾血流量 
  C. 滤过膜的通透性 
  D. 滤过面积 
  E. 有效滤过 
 
18. [多选题]黄疸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这包括( )
  A. 肝 
  B. 脾 
  C. 肺 
  D. 胃 
  E. 胆 
 
19. [多选题]狼疮肾炎的慢性病理改变有
  A. 肾小球硬化(节段,全球) 
  B. 内皮细胞增生 
  C. 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D. 肾小管萎缩 
  E. 间质纤维化 
 
20. [单选题]泄泻的最佳治疗原则是( )
  A. 清热燥湿 
  B. 解表化湿 
  C. 扶肝抑脾 
  D. 运脾化湿 
  E. 温补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