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医肛肠高级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集锦(S8)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5-07-17   [手机版]    

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医肛肠高级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集锦(S8)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医肛肠高级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集锦(S8),更多中医肛肠(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是

A. 五脏、下窍、六腑
B. 四肢、五脏、六腑
C. 六腑、上窍、腠理
D. 腠理、四肢、五脏
E. 腠理、下窍、五脏


2. [单选题]据《灵枢·水胀》内容,症见:目窠肿,人迎脉盛,咳喘,腹大,胫肿,阴股间寒等,当属

A. 水胀
B. 肤胀
C. 臌胀
D. 石瘕
E. 水肿


3. [单选题]患者心下痞,按之濡软,复见恶寒汗出。可用下列哪方治疗

A. 附子泻心汤
B. 五苓散
C. 半夏泻心汤
D. 大黄黄连泻心汤
E. 生姜泻心汤


4. [多选题]"怒"可引起下列哪些病证( )

A. 呕血
B. 飧泄
C. 呃逆
D. 头痛
E. 胁痛


5. [单选题]原文填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主之"

A. 白虎汤
B. 白虎加人参汤
C. 桂枝汤
D. 桂枝二麻黄一汤
E. 以上均不对


6. [单选题]悬饮主方十枣汤,其服用的最佳时间是

A. 平旦
B. 日中
C. 睡前
D. 夜半
E. 日晡所


7. [单选题]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A. 寒热往来
B. 身热夜甚
C. 夜热早凉
D. 身热不扬
E. 低热不退


8. [多选题]《素问·痿证》提到筋痿的症状包括( )

A. 口苦
B. 带下
C. 筋脉拘急
D. 滑精
E. 心下崩


9. [单选题]"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用何方治疗

A. 理中丸
B. 五苓散
C. 小青龙汤
D. 苓桂术甘汤
E. 十枣汤


10. [多选题]紫苏的功效是

A. 发汗解表
B. 温中止呕
C. 解鱼蟹毒
D. 行气宽中
E. 宣通鼻窍


11. [多选题]细辛治疗阳虚外感、鼻渊、牙痛、痹痛及寒痰停饮,气逆喘咳是取其什么功效

A. 通窍
B. 祛风止痛
C. 温肺化饮
D. 解表散寒
E. 祛风胜湿


12. [单选题]在《伤寒论》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

A. 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C. 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D. 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E. 以上都不是


13. [多选题]《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暝"的主要机理是( )

A. 气血衰
B.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C. 肌肉枯,气道清
D. 五脏之气相搏
E.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14. [单选题]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治用

A. 附子粳米汤
B. 大建中汤
C. 理中汤
D. 赤丸
E. 大黄附子汤


15. [单选题]秋燥,症见发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燥,治宜

A. 麻杏石甘汤
B. 清燥救肺汤
C. 千金苇茎汤
D. 黄连阿胶汤
E. 沙参麦冬汤


16. [单选题]《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

A. 脾统血
B. 脾为胃行其津液
C. 脾主动化水湿
D. 脾气主升
E. 脾摄津


17. [单选题]柴胡桂枝汤方组成是

A. 小柴胡汤加桂枝
B. 桂枝汤加柴胡
C. 大柴胡汤加桂枝
D. 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
E. 大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


18. [多选题]湿温辨证时应注意的主要环节是( )

A. 辨别发病季节
B. 分辨湿热之偏盛程度
C. 审证情虚实转化
D. 辨明病位上下浅深
E. 了解治疗效果


19. [多选题]麻子仁丸证可以见到的临床表现是( )

A. 潮热,谵语,腹满病
B. 不大便数日无所苦
C. 脉浮而涩
D. 小便数
E. 大便硬


20. [多选题]穿山甲与王不留行的共同功效是

A. 活血
B. 调经
C. 下乳
D. 消肿排脓
E. 利水通淋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yj7l9o.html
  • 下一篇:2025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肛肠正高考试模拟练习题(S8) 口干便秘,脉滑数,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便溏不爽,治法宜阴病治阳# 阴中求阳 因寒用热 寒者热之 用热远热湿热黄疸# 湿热带下# 湿热泻痢 惊风抽搐# 肝火头痛#压力感受器兴奋 大动脉顺应性降低 血管容积增大# 循环血量减少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