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2025历年真题库(U0),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2025历年真题库(U0),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伏暑可出现下列哪些证型( )
  A. 表里同病 
  B. 湿热积滞阻于肠道 
  C. 暑湿郁蒸 
  D. 邪袭肺卫 
  E. 暑湿化燥 
 
2. [多选题]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有( )
  A. 发热不恶寒 
  B. 大汗出 
  C. 大烦渴不解 
  D. 舌上干燥 
  E. 脉洪大 
 
3. [多选题]急腹症的护理诊断是
  A. 焦虑与恐惧 
  B. 腹痛 
  C. 体温过高 
  D. 体液不足,营养失调 
  E. 潜在并发症 
 
4. [多选题]哪些因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A. EB病毒 
  B. 变形杆菌 
  C. HLA-DR4 
  D. 雌/雄激素失调 
  E. HLA-B27 
 
5. [多选题]下列哪些改变在缓冲代偿高颅压时起主要作用
  A. 脑组织萎缩 
  B. 脑血流减少 
  C. 脑脊液吸收增加 
  D. 脑脊液分泌减少 
  E. 脑脊液转移至脊髓蛛网膜下腔 
 
6. [多选题]既清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是
  A. 胡黄连 
  B. 知母、黄柏 
  C. 地骨皮、青蒿 
  D. 赤芍 
  E. 牡丹皮、生地 
 
7.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 
  B. 发散属阳 
  C. 宣通肺气 
  D. 补虚 
  E. 涌泄属阴 
 
8. [单选题]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 痰热互结 
  B. 水热互结 
  C. 湿热内郁 
  D. 寒湿壅聚 
  E. 宿食结聚 
 
9. [单选题]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A. 气上撞心 
  B. 饥而不欲食 
  C. 厥逆 
  D. 消渴 
  E. 心中疼热 
 
10. [多选题]关于周围神经损伤手术操作的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神经松解要从有瘢痕的部位开始游离 
  B. 神经缝合要具有一定的张力 
  C. 神经缝合处不能有瘢痕阻挡 
  D. 有神经缺损时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术 
  E. 手术要采用无创伤技术 
 
11. [单选题]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A. 泄泻 
  B. 四肢不用 
  C. 水肿 
  D. 饥不受食 
  E. 腹痛 
 
12. [多选题]下列对茯苓四逆汤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本方由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 
  B. 加人参壮元气、补五脏、安精神、益气生津 
  C. 方中四逆汤回阳救逆,以固肾本 
  D. 方中重用茯苓,取其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渗利水湿 
  E. 茯苓合人参壮元气、安精神以止烦躁 
 
13. [多选题]《素问·本神》论及肺气实的症状有( )
  A. 鼻塞 
  B. 喘喝 
  C. 胸部胀满 
  D. 仰面呼吸 
  E. 泾溲不利 
 
14. [多选题]牛黄承气汤由以下哪些方药组成( )
  A. 调胃承气汤 
  B. 生大黄 
  C. 安宫牛黄丸 
  D. 牛黄 
  E. 小承气汤 
 
15.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皮脂腺囊肿的表现
  A. 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 
  B. 中央有被堵塞的腺口,呈一小黑点 
  C. 易继发感染 
  D. 多有压痛 
  E. 内容物呈白色粉膏状 
 
16. [单选题]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方剂是
  A. 栝蒌薤白白酒汤 
  B. 栝蒌薤白半夏汤 
  C. 枳实薤白桂枝汤 
  D. 乌头赤石脂丸 
  E. 桂枝生姜枳实汤 
 
17. [单选题]湿温,症见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小便黄赤,苔黄腻,病机为
  A. 湿热交蒸,郁阻脾胃 
  B. 湿困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C. 湿热交蒸,酿成热毒 
  D. 湿热之邪困阻卫气 
  E. 暑湿积滞,郁阻肠道 
 
18. [多选题]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内容,现代人"半百而衰"的原因包括( )
  A. 以酒为浆 
  B. 醉以入房 
  C. 恬恢虚无 
  D. 不知持满 
  E. 不时御神 
 
19. [多选题]腰麻平面取决定
  A. 用药容积 
  B. 用药比重 
  C. 病人体位 
  D. 注药速度 
  E. 穿刺间隙 
 
20. [多选题]叶天士所云的,脾瘅病证见:( )
  A. 白苔粘腻 
  B. 口吐涎沫 
  C. 口甜 
  D. 黄疸 
  E.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