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副高职称高效提分题库(T6),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副高职称高效提分题库(T6),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妊娠五个月,面目四肢浮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无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润,脉缓滑。其治疗法则
  A. 温补肾阳 
  B. 健脾利水 
  C. 化气行水 
  D. 理气行滞 
  E. 利尿消肿 
 
2. [多选题]驱虫药中,不宜入煎剂的药物有
  A. 使君子 
  B. 南瓜子 
  C. 鹤草芽 
  D. 雷丸 
  E. 苦楝皮 
 
3. [单选题]患者,女,28岁。患“慢性肝炎”史3年,近日突发目睛黄染,小便色黄伴发热(T37.8℃),伴口苦、恶心、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用药首选
  A. 地肤子 
  B. 石韦 
  C. 泽泻 
  D. 茵陈 
  E. 车前子 
 
4. [单选题]“利小便之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 小肠泌别清浊 
  B. 大肠主津 
  C. 膀胱气化 
  D. 肾主二便 
  E. 三焦决渎 
 
5. [单选题]具有严格季节性的证候是
  A. 风淫证 
  B. 寒淫证 
  C. 湿淫证 
  D. 暑淫证 
  E. 火热证 
 
6. [单选题]在月经的产生中,起调节经期、经量的作用的是
  A. 肝 
  B. 肾 
  C. 脾 
  D. 脑 
  E. 子宫 
 
7. [单选题]一贯煎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意在
  A. 清热凉血 
  B. 滋阴凉血 
  C. 壮水制火 
  D. 补益肝肾 
  E. 滋养肺肾 
 
8. [单选题]哮与喘临床表现的区别是
  A. 呼吸困难 
  B. 张口抬肩 
  C. 鼻翼煽动 
  D. 难以平卧 
  E. 喉有哮鸣音 
 
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崩漏
  A.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B. 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或数月断续不休 
  C. 经行之时,血量较往次为多 
  D. 月经周期紊乱,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E. 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 
 
10. [单选题]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除外
  A. 药物的质地 
  B. 药物的五味 
  C. 药物的四气 
  D. 炮制和配伍 
  E. 煎法和服法 
 
11. [单选题]女患者,产后1周,饮食如常,大便干燥,解时艰涩难下,腹不胀痛。舌淡苔薄白脉虚而涩。治法应为:
  A. 益气通便 
  B. 养血润燥 
  C. 泻火通便 
  D. 健脾通便 
  E. 温肾扶阳 
 
12. [单选题]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 阴盛慎用寒药 
  B. 阳虚慎用寒药 
  C. 冬季慎用寒药 
  D. 假寒慎用寒药 
  E. 寒证不用寒药 
 
13. [单选题]《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
  A. 津液之府 
  B. 水脏 
  C. 州都之官 
  D. 受盛之官 
  E. 决渎之官 
 
14. [单选题]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
  A. 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 
  B. 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 
  C. 桂枝汤去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 
  D. 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 
  E. 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 
 
15. [单选题]能促进大肠传导作用的是
  A. 胃气的降浊 
  B. 肺气的肃降 
  C. 小肠泌别清浊 
  D. 脾之运化 
  E. 肾的温化 
 
16. [单选题]治疗寒湿痹痛,以腰疼痛显者,宜选用的药物是
  A. 防己 
  B. 威灵仙 
  C. 独活 
  D. 羌活 
  E. 木瓜 
 
17. [单选题]砒石的内服剂量是
  A. 0.05~0.1g 
  B. 0.015~0.03g 
  C. 0.002~0.004g 
  D. 1.5~3g 
  E. 0.01~0.05g 
 
18. [单选题]女患者,小腹隐痛,喜按,头晕眼花,心悸少寐,大便燥结,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无力。选方应是:
  A. 温胞饮 
  B. 当归建中汤 
  C. 牡丹散 
  D. 清热调血汤 
  E. 少腹逐瘀汤 
 
19. [单选题]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最佳方剂是:
  A. 右归丸合理中丸 
  B. 右归饮 
  C. 左归饮 
  D. 左归丸 
  E. 二仙汤 
 
20. [单选题]麻黄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外,其余是( )。
  A. 桂枝、苦杏仁、炙甘草 
  B. 苏叶、白芷、生甘草 
  C. 苏叶、苦杏仁、炙甘草 
  D. 桂枝、苏叶、生甘草 
  E. 桂枝、生姜、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