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专业题库(V6)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13   [手机版]    

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专业题库(V6)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专业题库(V6),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某患者患病数年,现在表现为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 )

A. 神乱
B. 假神
C. 少神
D. 失神
E. 得神


2. [单选题]五行"土"的特性是( )

A. 曲直
B. 炎上
C. 润下
D. 从革
E. 稼穑


3. [单选题]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

A. 温热之邪上攻
B. 吐泻伤津
C. 气血不足
D.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E. 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4.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疾病治疗方法,认为“其慓悍者”可以

A. 引而竭之
B. 按而收之
C. 因而越之
D. 汗而发之
E. 涌而越之


5. [单选题]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和"气虚"时均会出现的症状是

A. 口热舌干
B. 振振洒寒
C. 喉痹
D. 肩背痛
E. 鼽衄


6. [单选题]“水不涵木”主要是指哪两个脏腑的病理关系?( )

A. 肝与肾
B. 脾与肾
C. 肺与肝
D. 脾与心


7. [多选题]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 )

A. 胃虚寒凝之呕吐
B. 寒热错杂之呕吐
C. 邪迫胃肠之呕吐
D. 虚寒胃反之呕吐
E. 胃虚停饮挟肝气上逆之干呕


8. [单选题]据《灵枢·水胀》内容,因腹腔肿瘤,在疾病后期,症见腹大如怀孕状,但不影响月经者,是

A. 鼓胀
B. 肤胀
C. 肠蕈
D. 石瘕
E. 积聚


9. [单选题]虚证正气亏虚甚者尤应注意(  )。

A. 积极运动
B. 坚持活动
C. 加大活动量
D. 卧床休息
E. 动静结合


10. [多选题]风温余邪未净,肺胃阴伤的临床表现有( )

A. 低热或不发热
B. 口舌干燥而渴
C. 干咳痰少而粘
D. 汗多目涩
E. 大便秘结


11.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

A. 阴阳更胜
B. 阳阴离决
C. 阳虚阳亢
D. 阳虚阴盛
E. 以上均不是


12. [单选题]以下不属一般护理内容的是(  )。

A. 病情观察
B. 生活起居护理
C. 精神护理
D. 疾病护理
E. 服药护理


13.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及人的异常面色有( )

A. 如白裹朱
B. 盐
C. 蓝
D. 黄土
E. 重漆色


14.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骨将惫"具备下列症状( )

A. 转摇不能
B. 不能久立
C. 屈伸不能
D. 行则偻附
E. 行则振掉


15. [多选题]冬脉的特点有( )

A. 如衡
B. 君子居室
C. 沉
D. 在骨
E. 如权


16. [单选题]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A. 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
B. 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
C. 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
D. 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
E. 久患淋病者


17. [单选题]桃核承气汤中,用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A. 调和营卫
B. 通阳化气行水
C. 通经活血
D. 温通心阳
E.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18. [单选题]下列病证,尤其需注意保暖的是(  )。

A. 阳虚
B. 血虚
C. 阴虚
D. 津亏
E. 液脱


19. [单选题]本为太阳病,几经发汗,又经攻下,今见不大便五、六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拒按,口干舌燥,日晡稍有潮热,当用

A. 大陷胸汤
B. 大柴胡汤
C. 大承气汤
D. 小承气汤
E. 调胃承气汤


20. [单选题]皮肤与何脏关系最密切( )

A. 心
B. 脾
C. 肺、
D. 肝
E. 肾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yjmppl.html
  • 下一篇:医学副高职称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副高高级职称历年考试试题(V6) 据《素问·痿论》的内容,"肾热"的诊断要点是( )浮而细软,石瘕属积证范畴,苔黄滑,右寸实大,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皮水的发病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较密切( )《评热病论》阴阳交的三死证指肺痈溃脓期的护治法则为(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