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老年学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冲刺试卷(R8),更多老年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老年学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冲刺试卷(R8),更多老年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患者女性,78岁,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Ⅱ级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失眠,平素口服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氨氯地平、拜糖平及艾司唑仑治疗。近期查体发现胆囊息肉,怀疑有恶变,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叙述病史时思路清晰,查体合作。术前该患者应进行的评估有
  A. 功能/体力状态和跌倒风险评估 
  B. 认知功能评估 
  C. 精神状态评估(包括抑郁、谵妄、焦虑) 
  D. 心功能评估 
  E. 卒中风险评估 
 
2. [单选题]寒邪伤人,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利 
  B.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C. 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 
  D. 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E. 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3. [单选题]外感病如见舌绛有苔,多提示( )
  A. 气分热盛 
  B. 上焦湿热 
  C. 阴虚火旺 
  D. 胃肠热甚 
  E. 热入营血 
 
4. [多选题]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大黄 
  B. 厚朴 
  C. 枳实 
  D. 芒硝 
  E. 炙甘草 
 
5. [单选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
  A. 虚寒证用寒药 
  B. 实寒证用寒药 
  C. 假寒证用寒药 
  D. 假热证用热药 
  E. 虚热证用热药 
 
6. [多选题]推拿作用的原理有( )
  A. 调理疏通经络 
  B. 促进气血运行 
  C. 调整脏腑功能 
  D. 舒筋滑利关节 
  E. 增强抗病能力 
 
7. [多选题]实热证常见的症状有( )
  A. 高热不恶寒,烦躁不宁 
  B. 口渴喜冷饮 
  C.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D. 舌红,苔黄干 
  E. 五心烦热 
 
8. [多选题]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 )
  A. 加强相互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B. 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 
  C. 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D. 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E. 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 
 
9. [单选题]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 )
  A. 气血阴阳失调 
  B. 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C. 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D. 阴阳营卫不和 
  E. 脏腑功能失调 
 
10. [多选题]经过大椎穴的经脉是( )
  A. 足阳明经 
  B. 足太阳经 
  C. 手太阳经 
  D. 手少阳经 
  E. 手阳明经 
 
11.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不是手少阳三焦经所主证候的是( )
  A. 小便不利 
  B. 目赤肿痛 
  C. 耳鸣耳聋 
  D. 胸胁疾病 
  E. 腹胀 
 
12. [多选题]上呼吸道包括
  A. 口腔 
  B. 鼻腔 
  C. 咽 
  D. 气管 
  E. 喉 
 
13. [多选题]对于心电图正常的缺乏器质性心脏疾病证据的患者来说,晕厥的常见病因包括
  A. 脑源性晕厥 
  B. 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 
  C.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D. 颈动脉窦综合征 
  E. 心律失常 
 
14. [单选题]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
  A. 分利 
  B. 消导 
  C. 清化 
  D. 固涩 
  E. 疏解 
 
15. [单选题]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
  A. 为阳邪,其性炎热 
  B. 为阳邪,其性开泄 
  C. 为阳邪,伤津耗气 
  D. 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E. 为阳邪,其性炎上 
 
16. [单选题]下列穴位中,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的是( )
  A. 中冲 
  B. 少冲 
  C. 外关 
  D. 太冲 
  E. 天冲 
 
17. [单选题]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18. [单选题]胁痛的适宜治疗方法是( )
  A. 运脾化湿 
  B. 辛散解表 
  C. 扶肝抑脾 
  D. 疏肝理气 
  E. 温经通络 
 
19. [单选题]眉心至后发际为( )
  A. 18寸 
  B. 13寸 
  C. 14寸 
  D. 15寸 
  E. 12寸 
 
20. [单选题]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
  A. 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 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C.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D. 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 脾胃不和,气机郁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