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是
A. 精神障碍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发生时间上常有先后关系
B. 精神障碍有特异性,不同躯体疾病表现各异的精神症状
C. 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脑病综合征
D. 具有相应躯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阳性发现
E. 病程与预后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状况与治疗是否得当
2. [单选题]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
B. 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C. 持续终生,不能缓解
D. 表现明显偏离常态的行为方式
E. 可为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
3. [单选题]玩耍与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包括哪项
A. 可增长知识
B. 有利于认知的发展
C. 有利于社会交往与语言发展
D. 可促进脑的发育
E. 促进大脑早日成熟
4. [单选题]巴甫洛夫学派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为避免急性超强的应激给高级神经活动产生进一步损伤时会作出何种反应
A. 脱抑制
B. 超限抑制
C. 兴奋
D. 反射
E. 诱导
5. [单选题]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B. 包括躁狂型、抑郁型和混合型三种亚型
C. 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D. 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E. 起病较急、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6. [单选题]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
A. 同一性-角色混乱
B. 遗传决定论
C. 社会环境决定论
D. 潜意识
E. 自卑情节
7. [单选题]以下有关自杀的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自杀是"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B. 自杀者把自杀行动看作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办法
C. 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
D. 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自杀指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
E. 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意识障碍者的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因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
8. [单选题]抑郁发作时的生物学症状群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睡眠紊乱
B. 食欲紊乱
C. 性功能减退
D. 精力丧失
E. 乐趣丧失
9. [单选题]幻听最常见于
A. 精神分裂症
B. 心境障碍
C. 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D. 可卡因狂
E.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0. [单选题]女性酒精依赖患者最常见的共病是
A. 其他物质的滥用
B. 精神病障碍
C. 人格障碍
D. 焦虑障碍
E. 分离性障碍
1.正确答案 :B
解析: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发生时间上常有先后关系;急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也可由急性期迁延而来。在急性期、慢性期、迁延期均可以叠加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及神经症症状等;精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疾病又可表现出类似的精神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
2.正确答案 :C
解析: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3.正确答案 :E
解析: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因为儿童在游戏中反映了周围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通过游戏,他们能体验着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领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自我形象的建立。可见游戏是幼儿认识和促进社会知识发展的一种途径。与此同时,游戏也是促使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阶段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觉、情感、意志、人格、道德等能获得较快的发展。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的某些任务,必须努力去完成,他们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其身体运动器官的发育。
4.正确答案 :B
解析: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急性超强的应激作用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可以导致兴奋、抑制和灵活性的过度紧张及相互冲突,中枢神经系统为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破裂"则往往产生超限抑制。超限抑制属于保护性抑制,在抑制扩散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功能则可能脱抑制,形成皮质与皮质下活动相互作用的异常形式,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状态,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等。
5.正确答案 :D
解析: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①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发作征象,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尤其是紧张性、偏执性及幻觉症状,但也可以有思维破裂和精神分裂症的其他基本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症状的变异性较大,同样的患者在不同的发作期表现并不一致;②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③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患者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⑤符合症状标准的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2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⑥分型包括:躁狂型、抑郁型和混合型。
6.正确答案 :A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一致)。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阶段。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第五阶段:青年期(13~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9~25岁),亲密对孤独的阶段。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6~65岁),繁殖对停滞阶段。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同一性-角色混乱,它是一种成熟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一种从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7.正确答案 :E
解析: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自杀是指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
8.正确答案 :E
解析:抑郁发作时躯体症状群(生物学症状群)包括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疼痛、周身不适等,因此本题选答案E。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D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yk55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