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中级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AJ4),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中级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AJ4),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治疗肝寒犯胃,胃脘疼痛,呕吐涎沫的方剂是
  A. 吴茱萸汤 
  B. 左金丸 
  C. 四逆汤 
  D. 逍遥散 
  E. 小柴胡汤 
 
2. [单选题]飞滑石入煎剂其用法是
  A. 冲服 
  B. 包煎 
  C. 另煎 
  D. 先煎 
  E. 久煎 
 
3. [单选题]止嗽散的功用是
  A. 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B. 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C. 宣肺化痰,止嗽定喘 
  D. 疏风清热,止咳化痰 
  E. 宣降肺气,化痰止嗽 
 
4. [单选题]下列有关消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B. 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C. 可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D. 即使有了强有力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E. 对不同的传染病消毒效果相似 
 
5. [单选题]问带下史时以下哪项最重要
  A. 量、色、质、味 
  B. 期、量、色、味 
  C. 期、量、色、质 
  D. 伴随症状 
  E. 以上均不是 
 
6. [单选题]不伤害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A. 意外伤害无法防范 
  B. 强迫病人进行实验室检查 
  C. 对病人做与诊断无关的检查 
  D. 造成有意伤害时要给予赔偿 
  E. 正确处理审慎与胆识的关系 
 
7. [单选题]组成药物为细生地、玄参、麦冬的方剂是
  A. 生化汤 
  B. 益胃汤 
  C. 地黄饮子 
  D. 增液汤 
  E. 麦门冬汤 
 
8. [单选题]既可活血祛瘀,又可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 桃仁 
  B. 杏仁 
  C. 柏子仁 
  D. 紫苏子 
  E. 红花 
 
9. [单选题]外周血可出现靶形红细胞的是
  A. 急性失血性贫血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DIC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A. 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 以上均不是 
 
11.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炒炭又可止血的药物是
  A. 羌活 
  B. 白芷 
  C. 桂枝 
  D. 荆芥 
  E. 苍耳子 
 
12. [单选题]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哪种
  A. HBsAg 
  B. HBcAg 
  C. HBeAg 
  D. HBV-DNA聚合酶 
  E. Dane颗粒 
 
1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易黄汤功用的是
  A. 补益脾肾 
  B. 固精止带 
  C. 清热祛湿 
  D. 收涩止带 
  E. 祛湿止带 
 
14. [单选题]口中乏味,舌上味觉减退属于
  A. 肝胆火旺 
  B. 脾胃虚弱 
  C. 食滞不化 
  D. 肝气郁结 
  E. 湿浊停滞 
 
15. [单选题]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
  A. 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 
  B. 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质 
  C. 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 
  D. 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绪反应 
  E. 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16. [单选题]有利于预防妊娠恶阻的措施是( )。
  A. 多吃肥腻甘甜的食物 
  B. 保持心情愉快 
  C. 饭后便睡卧 
  D. 尽量每餐多进食 
  E. 不去户外运动 
 
17. [单选题]开始有胎动的时间是:
  A. 3个月后 
  B. 4个月后 
  C. 5个月后 
  D. 6个月后 
  E. 7个月后 
 
18. [单选题]少阳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由表入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既不同于太阳之表寒,又不同于阳明之里热,其病属于
  A. 表寒里热 
  B. 表里俱热 
  C. 表里俱寒 
  D. 热郁表里之间 
  E. 表热里寒 
 
19. [单选题]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经、带、胎、产诸病者,其治则为
  A.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B.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 滋肾养阴,填补精髓 
  D. 补益肾气,滋阴潜阳 
  E. 以上都不对 
 
20.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还有
  A. 黄连、黄柏 
  B. 栀子、连翘 
  C. 黄连、黄芩 
  D. 柴胡、枳壳 
  E. 黄芩、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