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皮肤与性病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AI6),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皮肤与性病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AI6),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支脉最多的是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阳膀胱经 
  D. 足少阴肾经 
  E. 足厥阴肝经 
 
2. [多选题]天麻的功效是
  A. 清热平肝 
  B. 息风止痉 
  C. 平抑肝阳 
  D. 祛风通络 
  E. 平肝安神 
 
3. [单选题]太阳经头痛一般表现在
  A. 顶部 
  B. 颞部 
  C. 顶颞部 
  D. 前额部 
  E. 后枕部 
 
4. [单选题]下列哪组药物具有通阳的作用
  A. 附子、肉桂 
  B. 葱白、薤白 
  C. 鹿茸、蛤蚧 
  D. 桂枝、丁香 
  E. 杜仲、续断 
 
5. [单选题]症见神昏谵语,痰盛气粗,脉虚。使用至宝丹时,用人参汤化服,其意在于
  A. 扶正祛邪 
  B. 益气扶正 
  C. 健脾补肺 
  D. 以防蜕变 
  E. 生津止渴 
 
6. [单选题]直接灸
  A. 又称瘢痕灸 
  B. 施行时必须征得患者的书面同意并合作 
  C. 灸疮化脓亦无需处理 
  D. 体虚和糖尿病患者常用 
  E. 常用大艾炷 
 
7.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施灸的禁忌证( )
  A. 泄泻 
  B. 脱肛 
  C. 瘿瘤 
  D. 乳痈初起 
  E. 阴虚发热证 
 
8. [单选题]身热,头痛,恶寒,无汗,口苦,心烦,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
  A. 银翘散加杏仁、滑石、薏苡仁、通草 
  B. 清营汤加豆豉、薄荷、牛蒡子 
  C. 银翘散加生地、麦冬、丹皮、赤芍 
  D. 黄芩汤加葛根、蝉衣、薄荷 
  E. 羚角钩藤汤加大黄、生石膏 
 
9. [单选题]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散结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A. 天南星 
  B. 蝉蜕 
  C. 海藻 
  D. 防风 
  E. 蕲蛇 
 
10. [单选题]《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证除"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之外,还应包括
  A. 恶寒 
  B. 恶风 
  C. 脉浮 
  D. 呕逆 
  E. 项背强几几 
 
11. [单选题]运用补母泻子法,下列五输穴搭配错误的是
  A. 肺泻尺泽补太渊 
  B. 肝泻行间补曲泉 
  C. 肾泻涌泉补复溜 
  D. 三焦泻天井补中渚 
  E. 胆泻阳辅补足临泣 
 
12. [多选题]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阴伤的特点是( )
  A. 先伤肺津 
  B. 先伤胃液 
  C. 次伤胃液 
  D. 次伤肺胃阴津 
  E. 终伤肝血肾阴 
 
13. [单选题]阳明经头痛,宜用
  A. 羌活 
  B. 白芷 
  C. 细辛 
  D. 防风 
  E. 荆芥 
 
14. [单选题]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功效的药物是
  A. 金银花 
  B. 槐花 
  C. 连翘 
  D. 生地黄 
  E. 旋覆花 
 
15.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竹沥的适应证
  A. 痰热咳喘 
  B. 中风痰迷 
  C. 小儿惊风 
  D. 胃热呕吐 
  E. 痰火癫狂 
 
16. [单选题]患者掌某,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选用( )
  A. 导赤散 
  B. 凉膈散 
  C. 黄连解毒汤 
  D. 龙胆泻肝汤 
  E. 普济消毒饮 
 
17. [单选题]呼吸补泻法的泻法是( )
  A. 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 呼气时提插,吸气时捻转 
  D. 吸气时提插,呼气时捻转 
  E. 吸气时出针,呼气时提插 
 
18. [单选题]吴茱萸具有的功效是
  A.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B. 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助阳止泻 
  C. 回阳救逆,温肾助阳,降逆止呕 
  D. 温中止痛,祛风杀虫,降逆止呕 
  E. 温中降逆,理气和胃,助阳止泻 
 
19. [多选题]茯苓常用治
  A. 脾虚泄泻 
  B. 水肿 
  C. 痰饮目眩 
  D. 心悸 
  E. 失眠 
 
20. [单选题]石决明与草决明的共同功效是
  A. 润肠通便 
  B. 清肝明目 
  C. 熄风止痉 
  D. 降气化痰 
  E. 纳气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