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副高高级职称精编在线题库(D1),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副高高级职称精编在线题库(D1),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阳损及阴”指的是
  A. 阳盛伤阴 
  B. 阳虚累及于阴 
  C. 阴阳两虚 
  D. 阴偏虚 
  E. 阴偏盛 
 
2. [单选题]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除大黄、牡丹皮外,其余的是( )
  A. 连翘  贝母  炙甘草 
  B. 桃仁  芒硝  冬瓜子 
  C. 桃仁  红花  赤芍药 
  D. 赤芍  连翘  金银花 
  E. 连翘  甘草  金银花 
 
3. [单选题]关于心悸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主取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 
  B. 主取手少阴、太阴经穴为主 
  C. 宜佐以背俞穴 
  D. 毫针用平补平泻法 
  E. 阳虚者可施灸法 
 
4. [多选题]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 )
  A. 肚腹三里留 
  B. 头项寻列缺 
  C. 面口合谷收 
  D. 多汗取复溜 
  E. 乳少取少泽 
 
5. [单选题]根据"五行学说"分析五脏病变相互影响,肝火犯肺证是
  A. 子病犯母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E. 母病及子 
 
6. [单选题]针灸治疗原则关于标本缓急叙述错误的是
  A. 治病求本 
  B. 急则治标 
  C. 缓则治本 
  D. 俱急治标 
  E. 俱缓标本兼治 
 
7. [多选题]痛经可用的其他疗法是
  A. 穴位注射 
  B. 贴敷 
  C. 拔罐 
  D. 耳针 
  E. 皮肤针 
 
8. [单选题]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者常发出的异常声音是
  A. 叹息 
  B. 音哑 
  C. 鼻鼾 
  D. 失音 
  E. 瘖 
 
9. [单选题]期门的定位是
  A. 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B.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C. 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D. 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3寸 
  E.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3寸 
 
10. [单选题]治疗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少商、中冲 
  B. 劳宫、中冲 
  C. 太溪、劳宫 
  D. 太溪、少商 
  E. 劳宫、少商 
 
11. [单选题]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 肝 
  B. 肺 
  C. 肾 
  D. 脾 
  E. 心 
 
12. [单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
  A. 温补肾阳 
  B. 健脾祛湿 
  C. 辛温解表 
  D. 滋阴补肾 
  E. 益气养阴 
 
13. [多选题]公元6世纪,吴人知聪将下列哪些著作携带到日本
  A. 《灵柩》 
  B. 《针灸甲乙经》 
  C. 《明堂图》 
  D. 《针灸大成》 
  E. 《针灸逢源》 
 
14. [单选题]下列各穴,不属于原穴的是:
  A. 太渊 
  B. 大陵 
  C. 合谷 
  D. 束骨 
  E. 京骨 
 
15. [多选题]乳香与没药的共同功效是
  A. 活血通经 
  B. 活血止痛 
  C. 破血消 
  D. 利水消肿 
  E. 消肿生肌 
 
16.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反映脾与肾关系的表现是
  A. 先后天互资 
  B. 燥湿相济 
  C. 水液代谢 
  D. 上下相应 
  E. 精血互生 
 
17. [单选题]位于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的耳穴是( )
  A. 盆腔 
  B. 神门 
  C. 内生殖器 
  D. 肝 
  E. 肾上腺 
 
18.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望目态"的范畴
  A. 瞳孔缩小 
  B. 目睛凝视 
  C. 睡眠露睛 
  D. 胞睑下垂 
  E. 目窠深陷 
 
19. [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内伤头痛实证的治则,叙述正确的是
  A. 祛风通络止痛 
  B. 化湿通络 
  C.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D.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E.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20. [单选题]水道穴的定位是( )
  A. 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B. 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C. 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1寸 
  D. 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E. 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