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肿瘤外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在线题库大全(L1),更多肿瘤外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肿瘤外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在线题库大全(L1),更多肿瘤外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我国癌症的流行特点,叙述错误的有
  A.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B. 癌症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C. 癌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 
  D. 城市居民的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的死亡率低于农村 
  E. 城市居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的死亡率高于农村 
 
2. [多选题]以下为足少阳胆经穴主治病证的是( )
  A. 偏头痛 
  B. 耳目疾患 
  C. 神志病 
  D. 咽喉病 
  E. 小便不利 
 
3. [单选题]脾阳虚弱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是( )
  A. 健脾益气,固涩止带 
  B. 健脾益气,清热止带 
  C. 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D. 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E.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4. [单选题]以下制剂的治疗中属于主动免疫治疗的是( )
  A. DC疫苗 
  B. TIL 
  C. CIK 
  D. LAK 
  E. 免疫球蛋白 
 
5. [单选题]"塞因塞用"不适用的病证是( )
  A. 脾虚腹胀 
  B. 血枯经闭 
  C. 食积腹胀 
  D. 肾虚癃闭 
  E. 以上均非 
 
6. [多选题]以下类型肿瘤中,原则上必须行淋巴结清扫的肿瘤有( )
  A. 上皮源性肿瘤 
  B. 基底细胞癌 
  C. 间叶来源的肿瘤 
  D. 癌肉瘤 
  E. 恶性黑色素瘤 
 
7. [单选题]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
  A. 浮络 
  B. 孙络 
  C. 经筋 
  D. 别络 
  E. 皮部 
 
8. [单选题]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 
  B. 痛如鸡啄 
  C. 纳呆口苦 
  D. 壮热不退 
  E. 局部中软应指 
 
9. [单选题]关于胃癌转移的叙述中,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种植至胰腺 
  B. 血行转移至肝脏 
  C. 血行转移至盆腔 
  D. 种植转移至腹膜 
  E. 淋巴道转移至局部淋巴结 
 
10. [单选题]胸上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为 ( )
  A. 小于10% 
  B. 10% 
  C. 30%左右 
  D. 50% 
  E. 50%以上 
 
11. [单选题]鼻咽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
  A. 手术 
  B. 放疗 
  C. 化疗 
  D. 靶向治疗 
  E. 免疫治疗 
 
12. [单选题]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 )
  A. 气血阴阳失调 
  B. 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C. 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D. 阴阳营卫不和 
  E. 脏腑功能失调 
 
13. [多选题]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
  A. 肝、肾、脾 
  B. 肝、脾 
  C. 脾、胃 
  D. 脾、肾 
  E. 大、小肠 
 
14. [单选题]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患者经济状况差 
  B. 局部复发 
  C. 远处转移 
  D.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E. 手术切除不彻底 
 
15. [单选题]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
  A. 鳞状细胞癌 
  B. 腺癌 
  C. 黑色素瘤 
  D. 嗅神经母细胞瘤 
  E.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6. [单选题]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 )
  A. 里实热证 
  B. 虚热证 
  C. 湿热证 
  D. 血瘀证 
  E. 表证 
 
17. [多选题]香砂六君子汤的药物组成有( )
  A. 党参、白术 
  B. 茯苓、甘草 
  C. 半夏、陈皮 
  D. 木香、砂仁 
  E. 生姜、大枣 
 
18. [单选题]姑息治疗前的评估不包括( )
  A. 权衡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利弊 
  B. 患者躯体症状和心理或精神困扰 
  C. 患者对癌症知识的信息需求以及对治疗的目标和期望 
  D. 患者抗肿瘤临床药物试验的人组条件 
  E. 不同家庭文化宗教背景对姑息治疗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19. [单选题]如该患者在手术中发现肝脏表面有肿瘤结节,则术后分期为
  A. ⅡA期 
  B. ⅡB期 
  C. ⅡC期 
  D. Ⅲ期 
  E. Ⅳ期 
 
20. [单选题]气虚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恶寒 
  B. 发热而不恶寒 
  C. 发热而畏寒喜暖 
  D. 劳累后发热 
  E. 生气后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