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副高全套模拟试题(G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关于ESBL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质粒介导
B. 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均可产生
C. 可被克拉维酸所抑制
D. 可水解头孢他啶和氨曲南
E. 能水解碳青霉烯和头霉烯类抗生素
2. [单选题]蛋白质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是
A. 凯氏定氮法
B. 双缩脲法
C. 酚试剂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盐析
3. [多选题]C肽测定的主要用途有 ( )
A. 评估胰岛素分泌
B. 评估空腹低血糖
C. 评估空腹高血糖
D. 监测糖尿病治疗的疗效
E. 监测胰腺手术效果
4. [单选题]以下属于革兰阴性厌氧球菌的是
A. 小韦荣球菌
B. 黑色消化球菌
C. 不解糖消化链球菌
D. 星座链球菌
E. 滕黄微球菌
5. [单选题]CSF中ADA增高,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 化脓性脑膜炎
B. 真菌性脑膜炎
C. 乙型脑炎
D. 结核性脑膜炎
E. 脊髓灰质炎
6. [多选题]盘尾丝虫病的病原学检查可用( )
A. 淋巴结查微丝蚴
B. 尿液查微丝蚴
C. 皮肤结节查微丝蚴
D. 血液查微丝蚴
E. 眼部查微丝蚴
7. [单选题]测定光束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定量方法是
A. 荧光定量分析法
B. 散射光谱分析法
C. 发射光谱分析法
D. 吸收光谱分析法
E. 原子吸收光度法
8. [单选题]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测定前多长时间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
A. 3~4周
B. 2~3周
C. 2~4周
D. 2~5周
E. 3~5周
9. [单选题]对于迟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可由IgG抗体引起
B. 在血管外溶血
C. 多数在输血后1~2天发作
D. 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
E. 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血红蛋白尿
10. [单选题]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B. 核左移说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C. 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比例增多称核左移
D. 分类中发现许多中性粒细胞核偏于左侧称核左移
E. 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常提示预后不良
11. [单选题]凝集试验中用载体包被抗原测定待测抗体被称为
A.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B.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C. 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D. 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E. 凝集素吸收试验
12. [多选题]干燥综合征中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有 ( )
A. 抗SSA-Ro抗体
B. 抗SSB-La抗体
C. 抗Jo-1抗体
D. 抗Scl-70抗体
E. 抗U1RNP抗体
13. [多选题]理想标准品和质控品的条件有 ( )
A. 基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B. 室内质控品的浓度有特殊要求
C. 标准品所含待测物的浓度要接近实验或临床决定性水平
D. 无生物传染危险性
E. 靶值或预期结果已确定
14. [单选题]下列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是
A. 麻疹
B. 接触性皮炎
C. 枯草热
D. 过敏性鼻炎
E. 血清病
15. [单选题]福氏完全佐剂成分为
A. 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
B. 石蜡油;卡介苗
C. 石蜡油;羊毛脂;抗原
D. 羊毛脂;卡介苗;抗原
E. 石蜡油;羊毛脂
16. [单选题]有关CM代谢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源性TG可与胆固醇、磷脂、ApoAⅣ、ApoB48结合形成CM
B. 进入血液中的CM可以从LDL接受ApoCⅡ、ApoE及胆固醇酯
C. 毛细血管内的LPL被ApoCⅡ活化,水解CM中的TG
D. CM残粒以ApoB48和ApoE为主
E. CM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5~15分钟
17. [单选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集的3管脑脊液为
A. 第一管血性,后两管逐渐变淡,上清液无色透明
B. 第一管血性,后两管逐渐变淡,上清液淡红色或黄色
C. 三管均红色,上清液均淡红色或黄色
D. 三管均红色,上清液均无色透明
E. 第三管血性。上清液呈现黄色
18.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可用 TT 作监护指标
B. 凝血酶时间延长是指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
C. 抗凝血酶活性增高见于血友病及白血病的急性出血期
D. 抗凝血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
E. 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
19. [单选题]骨髓检查:原始单核细胞35%,原始粒细胞24%,幼稚单核细胞15%,早幼粒细胞8%,可能的诊断为
A.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b
B.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a
C.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
D.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
E.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
20. [多选题]常见的输血反应有: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性输血反应
E. 疼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