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模拟考试练习题(H4),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淋巴细胞类型鉴定主要是通过检测淋巴细胞的( )。
A. 形态体积
B. 体积
C. 表面标志
D. 分泌细胞因子的类型
E. 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能力
2. [单选题]可以通过检测淋巴细胞的某些表面标志,来确定细胞的不同类型的方法不包括( )。
A. 免疫荧光法
B. 磁珠分离法
C. 淘选法
D. 流式细胞术
E. PCR
3. [单选题]关于沙门菌检验,错误的是( )。
A. 经加工的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
B. 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经过前增菌
C. 前增菌培养基为缓冲蛋白胨水
D. 增菌培养基为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
E. 分离培养基为麦康凯培养基
4. [单选题]寡核苷酸探针是( )。
A. 天然的DNA探针
B. 天然的RNA探针
C. 人工合成的DNA探针
D. 人工合成的RNA探针
E. 人工合成的cDNA探针
5. [单选题]急性毒性是指( )。
A. 机体一次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B. 机体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C. 一次染毒引起的中毒效应或死亡效应
D. 机体连续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多次后出现的严重的中毒效应
E. 瞬间给试验动物染毒出现的中毒效应
6. [单选题]以DNA为作用靶点的化学致癌物属( )。
A. 启动物
B. 促癌物
C. 催展物
D. 遗传性致癌物
E. 非遗传性致癌物
7. [单选题]消毒后医疗机构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时,总余氯应小于( )。
A. 0.5mg
B. 0.65mg
C. 0.75mg
D. 1.0mg
E. 1.5mg
8. [单选题]在PCR反应液中,每一种dNTP的浓度一般为( )。
A. 50μmol/L
B. 100μmol/L
C. 150μmol/L
D. 200μmol/L
E. 250μmol/L
9. [单选题]完整的说明离心力的计算与哪些因素相关?( )
A. 离心机品牌
B. 台式或落地式
C. 塔式或水平转头
D. 离心机使用电压
E. 旋转半径和每分钟转数
10. [单选题]可疑食品中菌落总数的计数应选择( )。
A. Baird-Parker平板
B. MYP平板
C. MMA平板
D. 血平板
E. 营养琼脂平板
11. [单选题]95%的乙醇溶液为什么比70%~75%的乙醇溶液灭菌效果还差( )。
A. 95%的乙醇使菌体表面蛋白迅速变性、凝固,妨碍乙醇再渗入
B. 迅速抑制表面的酶活性,而内部酶没失活
C. 缺少一定比例水分,抑制细胞壁合成能力差
D. 灭活能力差
E. 妨碍细菌代谢能力差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军团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嗜肺军团菌有12个血清型
B. 嗜肺军团菌有15个血清型
C. 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
D. 嗜肺军团菌有18个血清型
E. 嗜肺军团菌有20个血清型
13. [单选题]临床检验中,预示着乙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减弱和疾病有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指标是( )。
A. HBsAg消失
B. 检测到抗HBc抗体
C. HBcAg消失
D. 检测到HBeAg
E. 检测到抗HBe抗体,HBeAg消失
14. [单选题]不是细菌感染血清学诊断的试验方法是
A. 冷凝集试验
B.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C. 中和试验
D. 异嗜性凝集试验
E. 补体结合试验
15. [单选题]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样品种类分为( )。
A. 大样、中样和小样3种混合样
B. 大样和中样混合成小样
C. 大样、中样和小样3种
D. 大样和小样
E. 大样和检样混合成小样
16. [单选题]在进行免疫血清学检查时常采用Ag与被检血清进行反应,其Ag-Ab的血清学反应主要结合力是( )。
A. 范德互尔斯力
B. 氢键引力
C. 静电引力
D. 巯水基团作用力
E. 热力
17. [单选题]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专门护送人员应不少于( )。
A. 5人
B. 4人
C. 3人
D. 2人
E. 1人
18. [单选题]实验室已分离的病原菌因突变丧失致病能力的,可通过( )。
A. 高营养培养基进行修复
B. 增菌液多次传代复苏
C. 接种实验动物进行复壮
D. 肉汤培养液多次培养
E. 选择培养基进行修复
19. [单选题]某实验室在进行肠道菌鉴别诊断时,进行了大量生化鉴定,有关VP试验,哪种说法是错误?( )
A. 主要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
B. VP试验阳性时,产生黄色化合物
C. 大肠杆菌VP试验阴性
D. 产气杆菌VP试验阳性
E. 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均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
20. [单选题]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是指( )。
A. 通风过滤系统
B. 电压稳定系统
C. 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置
D. 实验室设施结构
E. 空气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