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营养卫生正高历年真题(H6),更多临床营养(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营养卫生正高历年真题(H6),更多临床营养(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可以影响维生素B6营养水平的药物有
  A. 制酸药 
  B. 降压药 
  C. 抗惊厥药 
  D. 抗结核药 
  E. 抗痛风药 
 
2. [多选题]心悸病证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因的是( )
  A. 火邪 
  B. 水湿 
  C. 痰饮 
  D. 瘀血 
  E. 湿热 
 
3. [单选题]湿热浸淫证湿疮的主要证候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发病较缓 
  B. 皮肤潮红灼热 
  C. 水疱渗液瘙痒 
  D. 可泛发全身 
  E. 伴身热心烦 
 
4. [多选题]用补气法治疗失血证的主要依据( )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为其母 
  E. 气能载血 
 
5. [多选题]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孕妇膳食增加了以下哪几条( )。
  A. 自孕妇第4个月起,保证充足的能量 
  B. 妊娠早期起即要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 
  C. 妊娠中期起即要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 
  D. 妊娠后期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 
  E. 增加鱼、肉、奶、海产品的摄入 
 
6. [单选题]地龙可用于( )
  A. 胃寒呕吐 
  B. 心悸失眠 
  C. 肝郁胁痛 
  D. 痰鸣喘息 
  E. 肾虚尿频 
 
7.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8. [多选题]遗精病除药物治疗外,尚需注意以下调摄中的( )
  A. 节制房事 
  B. 戒除手淫 
  C. 避免过度的脑力紧张 
  D. 注意精神调养,排除杂念 
  E. 少食辛辣 
 
9. [单选题]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B.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D.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E.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0. [单选题]治疗寒饮客肺的主方是( )
  A. 二陈汤 
  B. 小青龙汤 
  C. 定喘汤 
  D. 苓桂术甘汤 
  E. 苏子降气汤 
 
11. [单选题]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 )
  A. 肾精久耗 
  B. 肾阳亏虚 
  C. 水饮内停 
  D. 血瘀日久 
  E. 寒湿带下 
 
12. [多选题]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能量密度有
  A. 0.5kcal/ml 
  B. 1.0kcal/ml 
  C. 1.5kcal/ml 
  D. 2.0kcal/ml 
  E. 3.0kcal/ml 
 
13. [多选题]银翘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金银花、连翘 
  B. 荆芥穗、淡豆豉 
  C. 生姜、大枣 
  D. 桔梗、薄荷、牛蒡子 
  E. 淡竹叶、芦根 
 
14. [单选题]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 
  B. 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 
  C. 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 
  D. 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 
  E. 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 
 
15. [多选题]尿毒症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含糖10%水果 
  E. 各种汤水 
 
16. [多选题]止带方的药物组成有( )
  A. 茯苓、猪苓 
  B. 车前子、泽泻 
  C. 茵陈、黄柏、栀子 
  D. 丹皮、赤芍、牛膝 
  E. 生地、黄芩、木通 
 
17. [多选题]属于脉率较快的脉有( )
  A. 数脉 
  B. 促脉 
  C. 濡脉 
  D. 结脉 
  E. 代脉 
 
18.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 )
  A. 手、足阳明经 
  B. 手、足太阴经 
  C. 手、足太阳经 
  D. 手、足少阴经 
  E. 手、足少阳经 
 
19. [单选题]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者,属于( )
  A. 心脾两虚证 
  B. 心血亏虚证 
  C. 脾气亏虚 
  D. 气血亏虚证 
  E. 脾肾亏虚证 
 
20. [多选题]属于和解剂的是( )
  A. 小柴胡汤 
  B. 逍遥散 
  C. 半夏泻心汤 
  D. 四逆散 
  E. 痛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