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整个酶分子的中心部位
B. 酶蛋白与辅酶的结合部位
C. 酶分子上有必需基团的部位
D. 酶分子表面有解离基团的部位
E. 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的部位
2. [单选题]毒性反应
A. 与药物剂量无关
B. 与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
C. 常造成机体的生理性损害
D. 大多为难以预知的反应
E. 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
3. [单选题]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快的期间是
A. 缓慢射血期
B. 快速射血期
C. 缓慢充盈期
D. 等容舒张期
E. 等容收缩期
4. [单选题]最容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是
A. 股骨颈骨折
B. 肱骨髁上骨折
C. 膝关节后脱位
D. 创伤性肩关节脱位
E. 桡骨远端骨折
5. [单选题]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病程是
A. 3~7天
B. 1~2周
C. 2周~2个月
D. 2~3个月
E. >3个月
6. [单选题]极大强度作业的特点是
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B. 氧需超过氧上限
C. 氧需等于氧上限
D. 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E. 氧债等于氧需
7. [单选题]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 药物的安全范围小
B. 用药剂量过大
C. 作用的选择性低
D. 病人的肝肾功能差
E. 病人对药物过敏
8. [单选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期间分泌量达高峰的时期是
A. 妊娠4~6周
B. 妊娠8~10周
C. 妊娠12~14周
D. 妊娠16~18周
E. 妊娠20~22周
9. [单选题]能较好反应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
A. 残气量
B. 肺活量
C. 补吸气量
D. 补呼气量
E. 用力呼气量
10. [单选题]负责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是
A.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D. 标准化行政部门
E.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正确答案 :E
2.正确答案 :E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药物毒性反应产生原因的理解。
毒性反应是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及使用时间有关,而且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或长期使用会损害各种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作为不良反应的一种,毒性反应是可以预知的。但有时正常剂量用药,由于个别机体对药物的高度敏感也可导致不良反应,所以该题的标准答案为E。
3.正确答案 :D
解析:D。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压力快速下降的时期应该出现于舒张期,收缩期心室压力会快速上升。当心室开始舒张时,室内压减低,主动脉瓣关闭。从主动脉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前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称为等容舒张期。由于心室继续舒张,但心室容积不变,因此室内压急剧下降,为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快的阶段。
4.正确答案 :B
解析:肱骨髁上骨折,尤其伸直型骨折由于骨折的近折端向前下移位,容易压迫或者刺破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局部肿胀严重,均会影响到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果早期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和肢体的发育。
5.正确答案 :C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考生对迁延性腹泻定义的记忆。
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2个月。
6.正确答案 :D
解析:选析第1、2题。①先要弄清氧需、氧上限、氧债三个概念。②极大强度作业为氧债几乎等于氧需(1题答案D)。③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2题答案B)。
7.正确答案 :C
8.正确答案 :B
解析:受精后第6日受精卵滋养层形成时,开始分泌微量hCG。着床后用特异hCG-β抗血清能在母体血中检测出hCG。于妊娠早期分泌量增加很快,约2日增长1倍,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为50~100kU/L,持续10日左右迅速下降,至妊娠中晚期血清浓度仅为峰值的10%,持续至分娩。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于产后2周消失。
9.正确答案 :E
解析: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余气量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在临床鉴别限制性肺疾病和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能较好反映肺通气功能 。补吸气量反映吸气的储备量 。补呼气量反映呼气的储备量 。选E 。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的理解。食品安全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所以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未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评通过,不得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yzoq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