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知识题库(L6),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知识题库(L6),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乌梢蛇主治病证的是
  A. 湿浊中阻,吐泻转筋 
  B.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C. 中风偏枯,半身不遂 
  D. 麻风顽痹,皮肤瘙痒 
  E. 破伤风症,角弓反张 
 
2. [单选题]身发高热,持续不退,并有满面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此属
  A. 表热证 
  B. 表寒证 
  C. 里实热证 
  D. 半表半里证 
  E. 里虚热证 
 
3. [单选题]患者,男,34岁。午间食涮羊肉1斤,午后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欲吐。首选药物是
  A. 麦芽 
  B. 谷芽 
  C. 神曲 
  D. 山楂 
  E. 槟榔 
 
4. [单选题]新斯的明对下列何种平滑肌作用最强
  A. 血管平滑肌 
  B. 胃肠平滑肌 
  C. 支气管平滑肌 
  D. 膀胱平滑肌 
  E. 骨骼肌 
 
5. [单选题]不属于厥阴病提纲证的是
  A. 消渴 
  B. 饥而不欲食 
  C. 气上撞心 
  D. 下利不止 
  E. 心中疼热 
 
6.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应是
  A. 积极与消极、目的与方法的结合 
  B. 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结合 
  C. 有效与合理、形式与方法的统一 
  D. 动机与效果、方法与形式的统一 
  E. 目的与手段、效果与方法的结合 
 
7. [单选题]气味芳香,成分易挥发药物的用法是
  A. 先煎 
  B. 后下 
  C. 另煎 
  D. 布包煎 
  E. 烊化兑服 
 
8. [单选题]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泻热和胃 
  B. 消滞除满 
  C. 润燥软坚 
  D. 泻热去实 
  E. 通便泻热 
 
9. [单选题]下列不是直接导致肺气上逆的病因病机的是
  A. 肾不纳气 
  B. 肺失肃降 
  C. 肺失宣发 
  D. 外邪犯肺 
  E. 痰饮停肺 
 
10. [单选题]既可活血祛瘀,又可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 桃仁 
  B. 杏仁 
  C. 柏子仁 
  D. 紫苏子 
  E. 红花 
 
11. [单选题]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干咳少痰,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脉浮,证属
  A. 火淫证 
  B. 燥淫证 
  C. 风淫证 
  D. 暑淫证 
  E. 湿淫证 
 
12. [单选题]关于胸痛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反流性食管炎呈灼痛 
  B. 心绞痛常呈压榨样痛 
  C.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剧烈伴濒死感 
  D. 肋骨病变呈酸痛 
  E. 带状疱疹呈阵发性灼痛 
 
13. [单选题]关于大黄的使用禁忌,说法错误的是
  A. 妇女月经期慎用 
  B. 妇女哺乳期慎用 
  C. 孕妇便秘忌用 
  D. 孕妇忌用 
  E. 阴疽忌用 
 
14. [单选题]患者,男,45岁。小便不畅,尿液点滴而下,小腹拘急胀痛,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少腹逐瘀汤 
  B. 石韦散 
  C. 八正散 
  D. 沉香散 
  E. 天台乌药散 
 
15. [单选题]竹叶石膏汤的治法是
  A. 辛寒清热 
  B. 清热益气生津 
  C. 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D. 养阴清热生津 
  E. 清热燥湿 
 
16. [单选题]独活具有的功效是
  A. 祛风湿,利水,止痛 
  B. 祛风湿,止痛,解表 
  C. 祛风湿,止痛,安胎 
  D. 祛风湿,止痛,治骨鲠 
  E. 祛风湿,止痛,清热解毒 
 
17. [单选题]男性,38岁。发现腹壁包块2个月。查体:右上腹部可触及一直径为2.5cm的皮下包块,与皮肤无粘连,质硬,较固定,边界不清,无触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皮样囊肿 
  B. 脂肪瘤 
  C. 皮脂腺囊肿 
  D. 纤维瘤 
  E. 表皮样囊肿 
 
18. [单选题]卫生法中民事责任的主要特征是
  A. 警告 
  B. 罚款 
  C. 记过 
  D. 降级 
  E. 赔偿 
 
19. [单选题]"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疗宜用
  A. 小建中汤 
  B. 炙甘草汤 
  C. 桂枝人参汤 
  D. 桂枝甘草汤 
  E.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20. [单选题]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是
  A. 化湿 
  B. 活血 
  C. 补虚 
  D. 化痰 
  E. 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