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骨外科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历年在线题库(O2),更多骨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骨外科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历年在线题库(O2),更多骨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 )
  A. 肝在志为喜 
  B. 肝在液为泪 
  C. 肝合筋而华爪 
  D. 肝开窍于目 
  E. 肝与胆相表里 
 
2. [多选题]以下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是
  A. 血管内皮细胞瘤 
  B. 血管外皮细胞瘤 
  C. 血管肉瘤 
  D. 血管球瘤 
  E. 血管瘤 
 
3. [单选题]阳水病证属风水泛滥者,其最佳选方是( )
  A. 麻黄汤 
  B. 五苓散 
  C. 越婢加术汤 
  D. 疏凿饮子 
  E. 实脾饮 
 
4. [单选题]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的是( )
  A. 十五别络 
  B. 浮络 
  C. 孙络 
  D. 正经 
  E. 奇经 
 
5. [单选题]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 )
  A. 气血阴阳失调 
  B. 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C. 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D. 阴阳营卫不和 
  E. 脏腑功能失调 
 
6. [单选题]"通因通用"适用于( )
  A. 脾虚泄泻 
  B. 肾虚泄泻 
  C. 食积泄泻 
  D. 肠虚滑脱 
  E. 以上均非 
 
7. [多选题]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共有的药物是( )
  A. 白术 
  B. 茯苓 
  C. 炙甘草 
  D. 人参 
  E. 干姜 
 
8.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行针手法有( )
  A. 催针法 
  B. 提插法 
  C. 捻转法 
  D. 震颤法 
  E. 刮针法 
 
9. [多选题]分布于上肢前部的经脉有( )
  A. 脾经 
  B. 肺经 
  C. 胃经 
  D. 肾经 
  E. 大肠经 
 
10. [多选题]骨纤维肉瘤的特点
  A. 病理分化差的纤维肉瘤是硬的,其内容为鱼肉样和粘液病灶 
  B. 好发部位:长管状骨干骺端 
  C. X线特点:地图形,虫咬形,穿凿形溶骨性骨破坏 
  D. X线特点:很少有骨硬化及骨膜,若有骨膜反应,可以表现为板层样、放射状及Codman三角 
  E. 对化疗、放疗均敏感,也可手术治疗 
 
11. [多选题]骨肿瘤诊法的基本原则
  A. 临床表现 
  B. 免疫学检查 
  C. 病理检查 
  D. 放射检查 
  E. 核磁检查 
 
12. [单选题]在推拿手法中,常与搓法、捻法一同配合运用,组成治疗中的结束手法的是( )
  A. 推法 
  B. 捏法 
  C. 抖法 
  D. 摇法 
  E. 拿法 
 
13. [单选题]治疗胸中血瘀证的主方是( )
  A. 血府逐瘀汤 
  B. 瓜蒌薤白白酒汤 
  C. 理中丸 
  D. 四君子汤 
  E. 二陈汤 
 
14. [单选题]喘证的发病部位主要在( )
  A. 脾、肺 
  B. 心、肺 
  C. 肺、肾 
  D. 心、肝 
  E. 心、肾 
 
15. [多选题]属于病理性汗出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汗出 
  B. 入睡时汗出 
  C. 只头部汗出 
  D. 半身汗出 
  E. 高热时汗出 
 
16. [多选题]患者女,12岁,腰背部进行性隆起3年。X线片提示:T9、T10、T11椎体楔形变>5°,椎体终板不规则,Schmorl结节,后凸Cobb角30°,对该患者行Milwaukee支具治疗,正确的支具治疗方案为
  A. 每日佩戴20~22 h 
  B. 根据Risser征和月经等发育指标判断患者成熟度,可逐步减少支具的佩戴时间 
  C. 开始佩戴时22 h/d 
  D. 至月经来潮2年时可以去除支具 
  E. 开始佩戴时10 h/d 
 
17. [单选题]定喘穴位于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3寸 
 
18. [多选题]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局部因素有
  A. 伤口包扎过紧 
  B. 伤口内有异物存留 
  C. 伤口感染 
  D. 制动不够 
  E. 失活组织过多 
 
19. [单选题]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为( )
  A. 调理脏腑 
  B. 化痰止咳 
  C. 燥湿化痰 
  D. 疏散解表 
  E. 祛邪利肺 
 
20. [多选题]带下过少的证型有( )
  A. 气血虚弱 
  B. 肝肾亏损 
  C. 阴虚内热 
  D. 血枯瘀阻 
  E. 肾阳虚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