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骨伤科正高高级职称在线题库(J8),更多中医骨伤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骨伤科正高高级职称在线题库(J8),更多中医骨伤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2. [多选题]被含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局部症状是
  A. 肿胀剧痛 
  B. 起水疱 
  C. 微痛 
  D. 坏死溃疡 
  E. 麻木感 
 
3. [多选题]周代有了医政的设制和医疗分科,医生分为如下几种(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巫医 
 
4. [多选题]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并发下列哪些疾患
  A. 创伤性关节炎 
  B. 褥疮 
  C. 骨化性肌炎 
  D. 坠积性肺炎 
  E. 尿路感染及结石 
 
5. [单选题]葶苈大枣泻肺汤不可用于下面证候中的
  A. 肺痈初期,兼有表证者 
  B. 肺痈初期,脓已成,肺壅特甚,形气俱实者 
  C. 支饮不得息者 
  D. 肺痈初期,脓未成,肺壅特甚,形气俱实者 
  E. 肺痿吐涎沫者 
 
6. [多选题]造成踝部骨折较多见的暴力是
  A. 内翻暴力 
  B. 外翻暴力 
  C. 外旋暴力 
  D. 纵向挤压暴力 
  E. 侧方挤压暴力 
 
7. [多选题]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
  A. 滑膜炎期:滑膜充血、水肿,关节液渗出增多 
  B. 缺血性坏死期:股骨头前外侧骨骺最早受累,或整个骨骺均因缺血发生坏死 
  C. 碎裂期:由于死骨的刺激,血管逐渐长入,坏死区被肉芽组织侵袭,破骨细胞进入,逐渐清除坏死的组织,死骨逐渐被吸收 
  D. 愈合期:此期死骨被完全吸收,新骨不断形成,新生的骨小梁是一种不成熟的板层骨,纤细胞弱,故可因受压使畸形继续发展 
  E. 再生期:新生的骨质强度较高,根据承应力的状况逐渐塑造成正常骨 
 
8. [多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骨折外因的是
  A. 直接暴力 
  B. 间接暴力 
  C. 重复外力 
  D. 肌肉牵拉 
  E. 患者体质 
 
9. [单选题]"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用
  A. 白虎加人参汤 
  B. 文蛤散 
  C. 栝蒌瞿麦丸 
  D. 肾气丸 
  E. 猪苓汤 
 
10. [多选题]与血瘤的形成有关的主要脏腑为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1. [多选题]尤其具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 莪术 
  B. 没药 
  C. 川芎 
  D. 郁金 
  E. 三棱 
 
12. [多选题]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正确的牵引患肢体位是
  A. 内收位 
  B. 外展位 
  C. 旋中位 
  D. 内旋位 
  E. 伸直位 
 
13. [多选题]太阳蓄血证可见有
  A. 神志如狂或发狂 
  B. 小便自利 
  C. 少腹硬满 
  D. 身黄 
 
14. [多选题]腰椎骨折并后腹膜血肿时可伴有以下哪些症状
  A. 腹部肿痛 
  B. 胃纳不消 
  C. 便秘 
  D. 舌苔薄白转黄腻 
  E. 脉弦数 
 
15. [单选题]《灵枢·本神》:“盛怒者”则
  A. 流淫而不止 
  B. 迷惑而不治 
  C. 神惮散而不藏 
  D. 气闭塞而不行 
  E. 脏气竭绝 
 
16. [单选题]症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神倦耳聋,舌干绛,方选
  A. 黄连阿胶汤 
  B. 加减复脉汤 
  C. 凉膈散 
  D. 清营汤 
  E. 大定风珠 
 
17. [单选题]白虎汤证的治法是
  A. 苦寒清热 
  B. 辛寒清热 
  C. 苦燥清热 
  D. 滋阴清热 
  E. 凉血清热 
 
18. [单选题]《痹论》心痹的证候应除外哪一项
  A.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B. 暴上气而喘 
  C. 嗌干善噫 
  D. 时发飧泄 
  E. 厥气上则恐 
 
19. [单选题]某女,31岁。因流产而失血过多,导致月经不调,久不再孕。其病在哪经
  A. 督脉、带脉 
  B. 任脉、带脉 
  C. 督脉、任脉 
  D. 冲脉、任脉 
  E. 冲脉、带脉 
 
20. [多选题]下列哪些证候类型可属于中焦病候?( )
  A. 湿热困脾 
  B. 邪结肠腑 
  C. 邪在少阳 
  D. 热郁胸膈 
  E. 胃热亢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