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副高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化学技术医学职称副高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P6),更多临床化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有关血液触变性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即血液的流变特性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这种现象与红细胞在流动中的分散与聚集有关
C. 它发生在高切变率下
D. 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被称为时间依赖性
E. 切变率恒定时,血液黏度随时间而改变
2. [单选题]骨骼肌纤维细胞核为
A. 一个,长杆状,位于中央
B. 一个,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C. 一个,长梭形,位于中央
D. 多个,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E. 多个,长梭形,位于肌膜下方
3. [单选题]引起肌肉麻痹的致病菌是
A. 大肠埃希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肉毒梭菌
D. 艰难梭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4. [单选题]正常血液pH维持在( )
A. 7.25-7.35
B. 7.15-7.25
C. 7.35-7.45
D. 7.45-7.55
E. 7.55-7.65
5. [单选题]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哪种疾病
A. 急性肝炎
B. 肾病综合征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肝硬化
E. 胆囊炎
6. [单选题]下列哪种酶与切除修复无关( )
A. 特异的核酸内切酶
B. DNA聚合酶I
C. 5′核酸外切酶
D. 连接酶
E. 引物酶
7. [单选题]临床上以肌肉和关节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选用下列哪组试验作筛选性检查( )
A. 束臂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B.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
C.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测定
D. 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出血时间
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8. [单选题]下列影响ALP的生理因素中哪项不正确
A. 肝脏中含量最高
B. 产前1个月的孕妇含量明显高于同龄妇女
C. 脂肪饮食时ALP降低
D. 标本放置过夜可使ALP增高
E. 儿童含量明显高于成人
9. [单选题]室内质控中最初要求取均值的样本数不能少于
A. 20
B. 50
C. 100
D. 150
E. 200
10. [单选题]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肥厚是因为心室
A. 射血速度快
B. 每搏排出量多
C. 左心室容积比右心室大
D. 心指数比右心室大
E. 主动脉压高于肺动脉压
11. [单选题]ALT含量最丰富的组织器官是
A. 肝脏
B. 肾脏
C. 心脏
D. 骨骼肌
E. 红细胞
12. [单选题]糖酵解途径包括哪几个阶段,依次分别为
A. 三个阶段:引发阶段;裂解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B. 两个阶段:引发阶段;裂解阶段
C. 两个阶段:引发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D. 两个阶段:裂解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E. 三个阶段:裂解阶段;引发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13. [单选题]老年人的呼吸面积减少是由于
A. 呼吸肌萎缩
B. 肺的弹性降低
C. 支气管黏膜萎缩
D.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E. 肺泡融合,肺泡腔扩大
14. [单选题]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pH值是
A. 3~4
B. 5~10
C. 6~9
D. 9~10
E. 10~12
15. [单选题]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是( )
A. 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对糖代谢发挥作用
B. 直接渗透到细胞内对糖代谢发挥作用
C. 直接渗透到细胞内与核内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
D. 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经过第二信使传递直接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E. 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膜成分的排列结构,再通过第二信使引起细胞内生物学反应
16. [多选题]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测、验证
A. 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或校准验证
B. 质控品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
C. 与其他仪器的检测结果比较
D. 使用留样再测结果进行判别
E. 根据临床医生意见进行判断
17. [单选题]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必须3系有病态造血
B. 外周血细胞必须有3系减少
C. 外周血细胞必须有2系减少
D. 病态造血非MDS特有
E. 造血细胞凋亡减少
18. [单选题]抗体对B细胞的反馈抑制作用
A. 与抗体浓度无关
B. 与抗体类别无关
C. 与抗体特异性无关
D. 与抗体激活补体的能力有关
E. 与抗体完整性有关
19. [单选题]目前应用基因探针可以诊断的血液病有如下几种,但除外
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 HbS病
C.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 甲型或乙型血友病
E. AT缺陷症
20. [单选题]对肠球菌筛选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性可预测
A. 哌拉西林和一种氨基糖苷类的协同效应
B. 氨苄西林和一种氨基糖苷累类的协同效应
C. 青霉素和一种氨基糖苷类的相加效应
D. 氨苄西林和一种氨基糖苷类的相加效应
E. 万古霉素和一种氨基糖苷类的相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