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3康复医学治疗中级技师模拟考试冲刺试题(AI7),更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根据当时的季节及环境而制定出适当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所体现的治疗原则为
A. 因时、因地制宜
B. 整体观念
C. 辨证论治
D. 因人制宜
E. 治病求本
2. [单选题]确定心功能
A. 心电图
B. 动态血压
C. 心电运动试验
D. 超声心动图
E. 放射性核素扫描
3. [单选题]VEP的作用有
A.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
B. 昏迷及脑死亡预后判断
C. 判定视网膜病变
D. 评估视力
E. 诊断听神经瘤-后颅凹瘤
4. [单选题]直流电疗时阳极下烧伤的原因是
A. 热灼伤
B. 血管栓塞
C. 血管扩张
D. 酸性电解产物积聚
E. 碱性电解产物积聚
5. [单选题]下肢假肢安装的目的不包括
A. 将不稳定肢体保持于功能位
B. 预防或矫正肢体畸形
C. 弥补下肢缺失,代替人体支撑和行走
D. 固定及保护以促进病变的愈合
E. 给患者心理安慰
6. [单选题]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其特点不包括
A. 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
B. 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C. 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
D. 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 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
7. [单选题]浅部感染少用的理疗方法是
A. 紫外线
B. 辐射热和传导热
C. 红外线
D. 超短波
E. 微波
8. [单选题]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A. 对症治疗
B. 对症治疗,或称治本
C. 对因治疗
D. 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E. 对因治疗,或称治标
9. [单选题]由于机体的防卫功能减弱,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引起自身感染
A. 大面积烧伤,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染
B. 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
C. 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
D. 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
E. 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10. [单选题]不属于作业治疗评定范围的是
A. 认知综合功能
B. 感觉运动功能
C. 日常生活能力
D. 社会心理功能
E. 关节ROM评定
11. [单选题]旁分泌是指
A. 激素借助血液的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B. 通过细胞间液弥散到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
C. 通过局部弥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发挥反馈作用
D. 激素借助血液的运输到近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E. 通过轴浆运输到神经末梢释放后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2. [单选题]不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松弛技术的是
A. 收缩松弛
B. 被动旋转
C. 维持-松弛
D. 反复收缩
E. 慢反向-维持-松弛
13. [单选题]冠心病Ⅲ期康复,错误的是
A. 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B. 选择适当的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
C. 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
D. 冠心病康复的措施可扩展到尚未发病的人群
E. 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形式为连续性运动
14. [单选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引流条没有撤除前患肢肩部外展必须不超过
A. 45°
B. 50°
C. 55°
D. 60°
E. 70°
15. [单选题]康复心理治疗的原则错误的是
A.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B. 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信心、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为首要目的
C.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条件地尊重患者
D. 对患者的隐私必须保密
E. 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等敏感问题要采取灵活的回答
16. [单选题]直流电疗法的禁忌证是
A. 周围神经伤病
B.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C. 关节炎
D. 慢性炎症
E. 孕妇腰腹部
17. [单选题]银屑病临床表现中,"Auspitz征"包括
A. 急性期皮损常发生于外伤处
B. 再刮去薄膜后,可见小出血点
C. 指趾甲板损害为点状凹陷,失去光泽
D. 红色斑丘疹,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E. 刮去表皮鳞屑,可见一层淡红发亮的薄膜
18. [单选题]Brunnstrom技术中治疗原则不确切的是
A. 早期应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应
B. 为增加治疗作用,可利用各种感觉刺激
C. 训练时患者应主动参与,并随意用力
D. 为引出运动反射,对于肢体躯干多给予用力刺激,让患者最大限度出力
E. 尽早进行躯干训练,重点为增加躯干平衡和躯干屈肌、伸肌及旋转肌的活动
19. [单选题]腹部标志中耻骨联合下缘对应
A. 卵巢
B. 前列腺
C. 子宫
D. 直肠
E. 膀胱
20. [单选题]PNF技术可以改善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包括
A. 维持姿势(平衡)
B. 增加运动幅度
C. 进入或离开一个姿势活动
D. 当肢体移动时固定躯干
E. 当躯干稳定时,移动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