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考试宝典临床营养学高级职称(副高)真题题库(D9),更多临床营养(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 )
  A. 邪犯肌表 
  B. 外邪入里 
  C. 邪在半表半里 
  D. 邪犯肠胃 
  E. 邪犯肺卫 
 
2. [单选题]计算氮平衡时,排出氮不包括
  A. 粪氮 
  B. 尿氮 
  C. 皮肤中排泄的氮 
  D. 毛发及其他途径排泄的氮 
  E. 潴留氮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农药污染食品主要途径的是
  A. 喷洒作物 
  B. 植物根部吸收 
  C. 空中随雨雪降落 
  D. 误食 
  E. 运输和贮存中混放 
 
4. [单选题]半流质饮食适用于
  A. 咀嚼困难、尚有吞咽功能的患者 
  B. 喉癌术后患者 
  C. 骨折康复期患者 
  D. 鼻饲患者 
  E. 糖尿病患者 
 
5. [单选题]我国于1983年停止生产、1984年停止使用的农药是
  A. 六六六和DDT 
  B. 有机磷 
  C. 拟除虫菊酯 
  D. 氨基甲酸酯类 
  E. 溴乙烷 
 
6. [单选题]下列关于肿瘤与营养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非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高于消化道肿瘤患者 
  B.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高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C. 早期肿瘤的患者只要能维持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一般无须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D.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够达到改善或纠正营养不良的目的 
  E. 进展期肿瘤患者伴营养不良或属于并发症的高危对象时,进行营养支持已无意义 
 
7. [单选题]血尿酸在体温37℃,血pH7.4时,血浆饱和度是( )。
  A. 0.30mmol/L 
  B. 0.35mmol/L 
  C. 0.40mmol/L 
  D. 0.42mmol/L 
  E. 0.45mmol/L 
 
8. [单选题]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
  A. 4%~5% 
  B. 7%~16% 
  C. 11%~12% 
  D. 9%~10% 
  E. 12%~15% 
 
9. [单选题]在以下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油脂是
  A. 鱼油 
  B. 猪油 
  C. 牛油 
  D. 羊油 
  E. 奶油 
 
10. [单选题]中链三酰甘油含量丰富的食物是( )。
  A. 棕榈油 
  B. 奶油 
  C. 花生油 
  D. 橄榄油 
  E. 黄油 
 
11. [单选题]脚气病是因为缺乏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生育酚 
  D. 抗坏血酸 
  E. 钴胺素 
 
12. [单选题]急性支气管炎病人应尽量避免食用的食品是( )。
  A. 胡萝卜 
  B. 米糊 
  C. 豆浆 
  D. 奶制品 
  E. 蛋羹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老年营养的需要
  A. 应该大量补钙 
  B. 脂肪摄入不宜过多 
  C. 蛋白质量适而质优 
  D. 总热能摄入量应降低 
  E. 不宜食用含蔗糖高的食物 
 
14. [单选题]对治疗苯中毒时的氧化还原过程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营养素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K 
  E. 维生素C 
 
15. [单选题]"热因热用"属于( )
  A. 阴病治阳 
  B. 阳中求阴 
  C. 阴中求阳 
  D. 逆治法 
  E. 反治法 
 
16. [单选题]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17. [单选题]以下是小学生的膳食安排,你认为哪项错误
  A. 每日供给鸡蛋1个 
  B. 每日供给瘦肉100~150g 
  C. 每日供给谷类及豆类300~500g 
  D. 少食多餐 
  E. 早、午餐的营养与供给应分别达到全日推荐供给量的30%、40% 
 
18. [单选题]男性,52岁,重度肥胖,血压高,心、肾功能尚好,减体重的速度应控制在( )。
  A. 每周0.5~1kg 
  B. 每月0.5~1kg 
  C. 每月1~3kg 
  D. 每周2~3kg 
  E. 每月1.5~5kg 
 
19. [单选题]增加摄入量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的是
  A. 膳食脂肪总量 
  B. 饱和脂肪酸 
  C. 胆固醇 
  D. 磷脂 
  E. 反式脂肪酸 
 
20. [单选题]可用于硫胺素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是
  A.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系数 
  B.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 
  C. 脱氧尿嘧啶抑制试验 
  D. 红细胞溶血试验 
  E. 相对剂量反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