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耳鼻咽喉科副高卫生职称备考在线题库(@4),更多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耳鼻咽喉科副高卫生职称备考在线题库(@4),更多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食管异物可出现的并发症不包括
  A. 颈部皮下气肿 
  B. 纵隔气肿 
  C. 气胸 
  D. 咽侧脓肿 
  E. 纵隔脓肿 
 
2. [单选题]血清中直径最大的脂蛋白是
  A. VLDL 
  B. CM 
  C. HDL 
  D. IDL 
  E. LDL 
 
3. [多选题]神门穴与内关穴均可主治的是( )
  A. 胸胁痛 
  B. 胃痛 
  C. 失眠健忘 
  D. 舌强 
  E. 心痛心悸 
 
4. [多选题]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
  A. P波增宽,时限>0.11s 
  B. P波的时限<0.11s 
  C. V1Ptf>0.08mm/s 
  D. P波切迹间距<0.04s 
  E. P波出现双峰,切迹明显,峰距>0.04s 
 
5. [单选题]眶底骨折也称为 ( )
  A. 击出性骨折 
  B. 击入性骨折 
  C. 上颌骨骨折 
  D. 筛窦骨折 
  E. 蝶窦骨折 
 
6. [单选题]鼻旁窦炎发病的关键和中心部位是
  A. 中鼻道 
  B. 中鼻甲 
  C. 半月裂 
  D. 鼻囟门 
  E. 窦口鼻道复合体 
 
7. [多选题]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A. CD4 
  B. CD8 
  C. CD20 
  D. CD3 
  E. CD19 
 
8. [单选题]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A. 血液 
  B. 泪液 
  C. 汗液 
  D. 津液 
  E. 气 
 
9. [单选题]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是 ( )
  A. Ⅰ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E. Ⅱ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1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扁桃体炎的并发症 ( )
  A. 急性牙周炎 
  B. 急性中耳炎 
  C. 急性鼻窦炎 
  D. 扁桃体周脓肿 
  E. 急性风湿热 
 
11.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见的是
  A. 动力性肠梗阻 
  B. 血管性肠梗阻 
  C. 机械性肠梗阻 
  D. 慢性肠梗阻 
  E. 以上都不是 
 
12. [单选题]有关室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前端附着会厌的上方 
  B. 后端附着杓状软骨声带突上方 
  C. 外面为黏膜 
  D. 韧带由甲状上韧带和弹性圆锥组成 
  E. 中间有少量肌纤维 
 
13. [多选题]属于浅反射的是
  A. 趾反射 
  B. 提睾反射 
  C. 肛门反射 
  D. 角膜反射 
  E. 腹壁反射 
 
14. [单选题]有关眼震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为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节律性运动 
  B. 快相所指的方向为眼震方向 
  C. 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与快相组成 
  D. 通常将慢相所指的方向作为眼震的方向 
  E. 前庭系的周围性病变及中枢性病变均可引起眼震 
 
15. [单选题]在下鼻道的开口是 ( )
  A. 鼻泪管 
  B. 上颌窦 
  C. 前组筛窦 
  D. 额窦 
  E. 蝶窦 
 
16. [单选题]关于胸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腔内无压力 
  B. 胸膜完全覆盖在肺表面 
  C. 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部互相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D. 左右两个胸膜腔是相通的 
  E. 腔内有中等量积液 
 
17. [多选题]望舌苔变化可以分析( )
  A. 邪正的消长 
  B. 病邪的性质 
  C. 病位的浅深 
  D. 血液亏虚 
  E. 病情轻重 
 
18. [单选题]眶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的治疗 ( )
  A. 切开引流、全身抗炎、促进鼻窦通气引流,后期行鼻窦手术 
  B. 施行鼻窦手术的同时,广泛切开骨膜,全身抗炎 
  C. 即早施行筛窦和蝶窦开放术,全身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D. 及早施行视神经减压术 
  E. 药物治疗 
 
19. [单选题]“腺样体面容”描述错误的是 ( )
  A. 表情呆板 
  B. 上颌骨变长 
  C. 硬腭高拱 
  D. 下切牙突出 
  E. 牙列不齐 
 
20. [单选题]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 ( )
  A. 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B. 较多的淋巴细胞 
  C. 较多的红细胞 
  D. 较多的白细胞 
  E. 较多的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