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疾病控制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实战模拟考试试题(U3),更多疾病控制(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值(绝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之差的绝对值成反比 
  B. 与标准误成反比 
  C. t值越大,P值越小 
  D. t值越大,P值越大 
  E. 当自由度较小时,对应相同的P值,t值小于u值 
 
2. [多选题]乙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有:
  A. 急性患者 
  B. 慢性患者 
  C. 慢性携带者 
  D. 隐性感染者 
  E. 啮齿类动物 
 
3. [多选题]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包括
  A. 低血容量 
  B. 肾脏毛细血管损害 
  C. 肾脏内出血 
  D. 肾间质充血、水肿 
  E. 肾小管损伤、坏死 
 
4. [多选题]在血证的治疗上,应注意( )
  A. 止血不留瘀 
  B. 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药 
  C. 夹有血块者,忌单纯使用止血药 
  D. 瘀阻出血慎用炭类止血药 
  E. 分证分型辨证论治 
 
5. [多选题]对下列相关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归类正确的是( )
  A. 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B. 功能属阳,物质属阴 
  C. 气属阴,血属阳 
  D. 亢奋属阴,抑制属阳 
  E. 脏属阴,腑属阳 
 
6. [多选题]折量法与骨性标志取穴法结合应用的穴位有( )
  A. 膏肓俞 
  B. 支沟 
  C. 中府 
  D. 肩井 
  E. 悬钟 
 
7. [多选题]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
  A. 冲脉 
  B. 阴维脉 
  C. 督脉 
  D. 带脉 
  E. 任脉 
 
8. [多选题]血热妄行而致恶露不尽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恶露过期不止,量多 
  B. 恶露色红,质稠,有臭味 
  C. 小腹疼痛,不喜揉按 
  D. 面色潮红 
  E. 恶露量少,色黯紫,有块 
 
9. [多选题]流行病学实验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
  A. 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B. 选择能从干预措施中获利最大且受害最小的人群 
  C. 免疫力低的山区人群 
  D.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E. 选择病情较重的人 
 
10. [多选题]既补肾又温脾的药物是( )
  A. 鹿茸 
  B. 益智仁 
  C. 补骨脂 
  D. 菟丝子 
  E. 淫羊藿 
 
11. [单选题]在肾的下述生理功能中,其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主水 
  B. 藏精 
  C. 纳气 
  D.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E.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12. [多选题]病死率受以下哪些因此的影响
  A. 疾病严重程度 
  B. 诊断水平 
  C. 病程长短 
  D. 病原体毒力 
  E. 医疗水平 
 
13. [多选题]痛经的常见证型有( )
  A. 肝肾亏虚 
  B. 肝郁气滞 
  C. 气滞血瘀 
  D. 寒凝湿滞 
  E. 湿热蕴结 
 
14. [多选题]普查的主要缺点有
  A. 如果仪器等设备及人力等不足会影响检查的速度与精确性 
  B. 普查的费用往往较大 
  C. 能够发现目标人群的全部病例 
  D. 对于变异过大的资料不易做普查 
  E. 普查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15. [多选题]传染病的防制策略是
  A. 预防为主 
  B. 加强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 
  C. 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D. 健康教育 
  E. 个人防护 
 
16.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 )
  A. 邪犯肌表 
  B. 外邪入里 
  C. 邪在半表半里 
  D. 邪犯肠胃 
  E. 邪犯肺卫 
 
17. [单选题]小儿惊风多见( )
  A. 面色淡青或青黑 
  B. 面色与口唇青紫 
  C. 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 面色青黄无华 
  E. 满面通红 
 
18. [多选题]队列研究中的发病密度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适应于一个观察人数变动较大的动态人群 
  B. 是表示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C. 没有时间单位 
  D. 分子为一个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 
  E. 分母是研究人群中所有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 
 
19. [单选题]弦脉的脉象是( )
  A. 形直体长 
  B. 状如波涛 
  C. 浮而搏指 
  D. 脉形宽大 
  E. 脉来绷紧 
 
20. [多选题]拔火罐时是用火力将罐内的气体排出,从而产生负压吸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
  A. 投火法 
  B. 抽气法 
  C. 闪火法 
  D. 贴棉法 
  E. 水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