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针灸医学副高在线题库下载(R0),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针灸医学副高在线题库下载(R0),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手太阴肺经证治中,除选用本经腧穴外,还可配用
  A. 手太阳经穴 
  B. 足太阳经穴 
  C. 手阳明经穴 
  D. 足阳明经穴 
  E. 任脉经穴 
 
2. [单选题]大补阴丸主治证的脉象是
  A. 寸脉浮数 
  B. 关脉弦数 
  C. 关脉弦滑 
  D. 尺脉细数 
  E. 尺脉数而有力 
 
3. [多选题]慢性咽喉炎的处方为
  A. 天容 
  B. 列缺 
  C. 照海 
  D. 鱼际 
  E. 太溪 
 
4.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的功用是( )
  A. 清暑除烦,益气和胃 
  B.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C. 清暑利湿,益气和胃 
  D. 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E. 益气养阴,清透暑热 
 
5. [多选题]针灸治疗疫毒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泻热解毒,镇痉醒神 
  B. 针灸并用 
  C. 泻法 
  D. 补泻兼施 
  E. 但针不灸 
 
6. [单选题]临床上留针时间一般为
  A. 10~20分钟 
  B. 20~30分钟 
  C. 30~40分钟 
  D. 40~50分钟 
  E. 50~60分钟 
 
7. [单选题]关于脾肺气虚型遗尿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以补益脾肺为法 
  B. 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C. 针刺用补法 
  D. 可用温针灸 
  E. 兼见便溏者,加脾俞、肾俞 
 
8. [多选题]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是( )
  A. 明确病变深浅层次 
  B. 确定证候类型 
  C. 分析病机 
  D. 观察病邪感受的途径 
  E. 为确定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 
 
9. [单选题]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或癫痫等证,治宜选用
  A. 温胆汤 
  B. 二陈汤 
  C. 定痫丸 
  D. 滚痰丸 
  E. 小陷胸汤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是治疗腰部扭伤的基本处方
  A. 肾俞 
  B. 腰阳关 
  C. 腰奇穴 
  D. 委中 
  E. 阿是穴 
 
11. [单选题]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 )
  A. 足太阴经 
  B. 手太阴经 
  C. 足厥阴经 
  D. 手少阴经 
  E. 手厥阴经 
 
12. [多选题]功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
  A. 蝉蜕 
  B. 薄荷 
  C. 升麻 
  D. 柴胡 
  E. 葛根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阳证的临床特点
  A. 呼吸气粗 
  B. 喘促痰鸣 
  C. 狂躁不安 
  D. 不渴或喜热饮 
  E. 便干或秘结不通 
 
14. [单选题]某男,72岁。久病体弱,平素不耐风寒。近半月来汗出恶风,动则益甚,肢体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据此判断是何气的功能失常。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脾气 
  E. 肺气 
 
15. [单选题]下列腧穴中,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是
  A. 商阳 
  B. 合谷 
  C. 阳溪 
  D. 手三里 
  E. 迎香 
 
16. [单选题]肘劳下臂旋后受限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A. 下廉 
  B. 少海 
  C. 尺泽 
  D. 天井 
  E. 阿是穴 
 
17. [单选题]下列方剂中,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功用的是( )
  A. 朱砂安神丸 
  B. 天王补心丹 
  C. 归脾丸 
  D. 甘麦大枣汤 
  E. 酸枣仁汤 
 
18. [单选题]患者,女,19岁。半年前失恋后精神抑郁,时喃喃自语,表情淡漠,哭笑无常,痰多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诊断是( )
  A. 痰迷心窍证 
  B. 肝气郁结证 
  C. 心火亢盛证 
  D. 痰火扰心证 
  E. 胆郁痰扰证 
 
19. [单选题]根据"三因制宜"的原则,针灸操作错误的是( )
  A. 体质虚弱者,针刺手法宜重 
  B. 皮肤薄嫩者,针刺手法宜轻 
  C. 春夏者,阳气在上,当浅取之 
  D. 孕妇慎刺三阴交、合谷 
  E. 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宜重 
 
20. [单选题]四肢厥冷,神昏,面紫暗,脉沉迟,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此为
  A. 真寒假热 
  B. 真热假寒 
  C. 表里虚热 
  D. 表里虚寒 
  E. 表寒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