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儿科中级专业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W8),更多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儿科中级专业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W8),更多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A. 外感性 
  B. 相兼性 
  C. 地区性 
  D. 季节性 
  E. 转化性 
 
2.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态度要和蔼、柔和 
  B.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C. 尽量用通俗语言问诊 
  D. 直接询问患者,获取病史资料 
  E. 从简单问题开始问起 
 
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竹叶石膏汤组成药物的是
  A. 人参、粳米 
  B. 石膏、麦冬 
  C. 知母、生地 
  D. 甘草、半夏 
  E. 竹叶、麦冬 
 
4. [单选题]胸痹基本治法是
  A. 活血通络 
  B. 活血化瘀 
  C. 宣痹通阳 
  D. 温助心阳 
  E. 活血理气 
 
5. [单选题]目前中国人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A. 肺结核 
  B. 肺吸虫 
  C. 肺梗死 
  D. 肺淤血 
  E. 肺癌 
 
6. [单选题]潜伏性感染意义是
  A.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 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7. [单选题]风温病的病因是
  A. 温热病邪 
  B. 风寒病邪 
  C. 风热病邪 
  D. 燥热病邪 
  E. 暑热病邪 
 
8. [单选题]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寒”其病机是
  A. 血虚寒凝,气血不畅 
  B. 气虚生寒,血脉不畅 
  C. 血液不足,血脉不畅 
  D. 气滞血瘀,血脉不畅 
  E. 阳虚有寒,四肢不温 
 
9. [单选题]幼儿急疹出疹后( )
  A. 高热持续 
  B. 烦躁不宁 
  C. 咳嗽剧烈 
  D. 大便稀浩 
  E. 迅速康复 
 
10. [单选题]温脾汤的功用是
  A. 温中健脾,行气除满 
  B.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 温脾散寒,消食止泻 
  E. 温脾暖胃,化湿和中 
 
11. [单选题]柔痉的治疗选方为
  A. 调胃承气汤 
  B. 葛根汤 
  C. 防己黄芪汤 
  D. 止痉散 
  E. 栝蒌桂枝汤 
 
12. [单选题]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A. 恶寒、发热 
  B. 壮热、口渴 
  C. 腹痛、腹泻 
  D. 心悸、气喘 
  E. 无代表症状 
 
13. [单选题]患儿,1岁。近2周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指纹淡。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保和丸 
  B. 藿香正气散 
  C. 参苓白术散 
  D. 葛根黄芩黄连汤 
  E.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4. [单选题]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状是
  A. 失眠 
  B. 面白 
  C. 健忘 
  D. 多梦 
  E. 心悸 
 
15. [单选题]银翘散的组成药物除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外,其余的是
  A. 竹叶、杏仁、桔梗、甘草 
  B. 苏叶、桔梗、芦根、甘草 
  C. 薄荷、杏仁、桔梗、甘草 
  D. 薄荷、竹叶、桔梗、甘草 
  E. 薄荷、杏仁、竹叶、甘草 
 
16. [单选题]下列内容,不属腹部触诊的是
  A. 液波震颤 
  B. 腹肌紧张度 
  C. 移动性浊音 
  D. 压痛及反跳痛 
  E. 振水音 
 
17. [单选题]有关消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消毒是针对有确定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 
  B. 对传染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按规定的处理也属消毒 
  C. 对传染病住院患者污染过的物品可待其出院后集中消毒 
  D. 对有病原体携带者(没有发病)存在的场所可以不消毒 
  E. 饭前便后的洗手不属消毒的范畴 
 
18. [单选题]五味之中,具有泻火坚阴作用的味是
  A. 甘味 
  B. 咸味 
  C. 辛味 
  D. 苦味 
  E. 酸味 
 
19. [单选题]按腧穴诊病,太溪诊断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20. [单选题]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
  A. 治病求本 
  B. 扶正祛邪 
  C. 调整阴阳 
  D. 三因制宜 
  E. 标本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