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医学职称副高年=免费考试试题下载(U0),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医学职称副高年=免费考试试题下载(U0),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中无何组药:
  A. 大黄 
  B. 枳实、厚朴 
  C. 麻子仁、芍药、杏仁 
  D. 升麻 
  E. 蜜 
 
2. [单选题]月经后期常与月经过少并见,其共同病因病机有
  A. 血虚 
  B. 虚寒 
  C. 气虚 
  D. 气滞 
  E. 血瘀 
 
3. [单选题]妊娠腹痛血虚证的诊断依据
  A. 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 
  B. 小腹冷痛,绵绵不休 
  C. 小腹隐痛不适 
  D. 小腹疼痛下坠 
  E. 小腹胸胁胀痛 
 
4. [多选题]经行泄泻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经行前2~3天或正值经行发生泄泻 
  B. 经净渐止 
  C. 偶然发作一次 
  D. 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 
  E. 与月经周期无关 
 
5. [单选题]治疗虚寒性肺痿可以应用的方剂是
  A. 理中丸 
  B. 肾气丸 
  C. 苓甘五味姜辛汤 
  D. 甘草干姜汤 
  E. 麦门冬汤 
 
6. [单选题]产时腰腹疼痛剧烈,久产不下,下血量少,色暗红,心情烦躁,胸闷脘胀,面色紫暗,舌暗红,脉弦大。其治法
  A. 理气活血,化瘀催产 
  B. 活血化瘀,破气散结 
  C. 滋肾填精 
  D. 温补脾肾 
  E. 凉血活血 
 
7. [单选题]天王补心丹中配伍茯苓意在
  A. 健脾 
  B. 宁心 
  C. 渗湿 
  D. 利水 
  E. 消痰 
 
8. [单选题]麻黄在阳和汤中的作用是
  A. 宣肺平喘 
  B. 发汗解表 
  C. 利水消肿 
  D. 宣通阳气 
  E. 收敛止汗 
 
9. [多选题]《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入胃"后,精气的输布途径是( )
  A.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B.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C.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D.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E.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10. [单选题]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经气 
 
11. [单选题]配伍中寓有"通因通用"之意的方剂是
  A. 白头翁汤 
  B. 清胃散 
  C. 苇茎汤 
  D. 芍药汤 
  E. 凉膈散 
 
12. [单选题]“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说明
  A. 病入阳明 
  B. 病仍在太阳 
  C. 病入少阳 
  D. 病入少阴 
  E. 表证已解 
 
13. [单选题]伤寒论共有113方,下列哪方为有方无药:
  A. 牡蛎泽泻散 
  B. 麻黄升麻汤 
  C. 禹余粮丸 
  D. 苦酒汤 
  E. 赤石脂禹余粮汤 
 
14. [多选题]《素问·咳论》中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者为( )
  A. 为呕 
  B. 为泄 
  C. 为喘 
  D. 为痛 
  E. 为满 
 
15. [单选题]患者,女,35岁,2周前突发肩臂疼痛,伴有活动受限,麻木不仁,遇寒痛剧,宜首选
  A. 独活、僵蚕 
  B. 千年健、牛膝 
  C. 五加皮、威灵仙 
  D. 羌活、桑枝 
  E. 秦艽、木瓜 
 
16. [单选题]“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A. 若脉微弱,此无阳也 
  B. 若脉暴微,手足反温者 
  C. 若脉微涩,呕而汗出者 
  D. 若脉浮滑,里有热也 
  E.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17. [单选题]某女,49岁。神情恍惚,口乱言,常悲戚,答非所问,寸脉细。分析其病机,应为
  A. 痰浊痹阻心脉 
  B. 心阴亏虚,虚火上扰心神 
  C. 心火亢盛,火热内扰心神 
  D. 心气不足,神无所归 
  E. 心血不足,神无所养 
 
18. [单选题]六淫导致妇科疾病最常见的病邪是:
  A. 寒、热、湿 
  B. 风、寒、湿 
  C. 风、热、湿 
  D. 湿、燥、火 
  E. 风、湿、火 
 
19. [单选题]气虚证经期延长的治则正确的是
  A.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B.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C.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D. 益气养血调经 
  E.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2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冰片主治病证的是
  A. 闭证神昏 
  B. 目赤肿痛 
  C. 喉痹口疮 
  D. 疮疡肿痛 
  E. 血瘀经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