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急救护理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真题题库(T8),更多急救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对伴有呼吸衰竭的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者可用 ( )
  A. 洛贝林 
  B. 尼可刹米 
  C. 苯甲酸钠咖啡因 
  D. 贝美格 
  E. 纳洛酮 
 
2. [单选题]甲亢术后出现甲状腺危象,下列哪项不是其表现( )
  A. 呼吸困难 
  B. 烦躁不安 
  C. 心率加快 
  D. 发绀甚至窒息 
  E. 手足抽搐 
 
3. [多选题]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时应 ( )
  A. 严格限制水、钠摄入 
  B. 从较低能量开始 
  C. 选较高浓度的营养制剂 
  D. 避免过多提供碳水化合物 
  E. 应慎用脂肪乳剂 
 
4. [单选题]根据病人瞳孔缩小变化初步判断引起病人中毒的毒物可能是
  A. 碱性物中毒 
  B. 酸性物中毒 
  C. 有机磷农药吗啡类中毒 
  D. 颠茄类中毒 
  E. 酒精中毒 
 
5. [单选题]急诊科急救物品准备完好率应为
  A. 70%以上 
  B. 80%以上 
  C. 90%以上 
  D. 100% 
  E. 95%以上 
 
6. [多选题]创伤、感染后的代谢变化包括
  A. 在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作用下,水钠潴留,以保存血容量 
  B. 创伤、感染可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C. 创伤时机体对糖的利用下降,易发生高血糖、糖尿 
  D. 糖异生过程活跃,脂肪合成增加 
  E. 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减少 
 
7. [单选题]缺氧伴严重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不宜吸入高浓度氧的主要原因是
  A. 可引起氧中毒 
  B. 促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快 
  C. 除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 
  D. 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E. 上均不是 
 
8. [单选题]对中毒量大、血中浓度高、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什么时间内透析效果最好 ( )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E. 54小时 
 
9. [单选题]人在高温的环境中胸闷、体温38℃以上,脉搏快而细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晕厥、甚至昏迷,提示其 ( )
  A. 先兆中暑 
  B. 轻症中暑 
  C. 中度中暑 
  D. 重症中暑 
  E. 休克 
 
10. [多选题]包扎带分为
  A. 止血带 
  B. 绷带 
  C. 多头带 
  D. 三角巾 
  E. 丁字带 
 
11. [单选题]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出现头痛、头昏、恶心,且口唇、指甲、粘膜呈樱桃红色时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在 ( )
  A. 10%以上 
  B. 10~20% 
  C. 30~40% 
  D. 50%以上 
  E. 60%以上 
 
12. [单选题]对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中暑时的降温措施一般不选用
  A. 头戴冰帽 
  B. 大动脉处放冰袋 
  C. 冰水擦浴 
  D. 冷水浸浴 
  E. 冬眠降温 
 
13. [多选题]复苏中最紧急的处理是
  A. 建立人工循环 
  B. 建立人工呼吸 
  C. 心脏除颤 
  D. 脑部降温 
  E. 补充血容量 
 
14. [单选题]已处于昏迷的急性中毒患者不宜进行何种治疗( )
  A. 催吐 
  B. 灌肠 
  C. 洗胃 
  D. 应用解毒剂 
  E. 导泻 
 
15. [单选题]外伤后头皮血肿急性期处理是( )
  A. 切开头皮清理血肿 
  B. 立即抽出积血 
  C. 局部加压包扎 
  D. 应用止血剂 
  E. 不做任何处理 
 
16. [单选题]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的有机碱主要吸收部位 ( )
  A. 大肠 
  B. 小肠 
  C. 肝脏 
  D. 肾脏 
  E. 食道 
 
17. [多选题]对于肺不张严重期的患者,可选择的通气模式是( )
  A. SIMV 
  B. IPPV 
  C. CPAP 
  D. IPPV+PEEP 
  E. PSV 
 
18. [单选题]属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
  A. 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测定>2.5g 
  B. 血清白蛋白低于50g/L 
  C. 常伴高胆固醇症 
  D. 无水肿 
  E. 常伴高脂血症 
 
19. [单选题]甲亢危象的处理应除外( )
  A. 给予碘剂 
  B. 停用抗甲状腺药物 
  C. 给予普萘洛尔 
  D. 物理降温 
  E. 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20. [单选题]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是
  A. 规律宫缩 
  B. 宫口扩张程度 
  C. 胎头下降程度 
  D. 胎心 
  E. 胎膜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