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在线题库精编(S8),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在线题库精编(S8),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患者下利清水,色纯清,腹中硬满而痛,口舌干燥,脉滑实,首选( )。
  A. 大承气汤 
  B. 小承气汤 
  C. 调胃承气汤 
  D. 葛根芩连汤 
 
2.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属于
  A. 里实热证 
  B. 里虚寒证 
  C. 阳明腑实证 
  D. 血虚证 
  E. 半表半里证 
 
3. [单选题]斜刺的角度应为
  A. 15°左右 
  B. 25°左右 
  C. 35°左右 
  D. 45°左右 
  E. 60°左右 
 
4. [单选题]患者近日偶感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肌表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参苏饮 
  B. 败毒散 
  C. 桂枝汤 
  D. 小青龙汤 
  E. 九味羌活汤 
 
5. [单选题]患者,女,27岁。1周前因情绪不畅出现大便干结,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其诊断是
  A. 冷秘 
  B. 热秘 
  C. 阴虚秘 
  D. 阳虚秘 
  E. 气秘 
 
6. [单选题]患者,女,28岁,惊悸,失眠,健忘,舌红,五心烦热,崩漏。宜选
  A. 川芎 
  B. 当归 
  C. 龟甲 
  D. 白芍 
  E. 赤芍 
 
7.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新产后的定义,正确的是
  A. 产后7天 
  B. 产后10天 
  C. 产后14天 
  D. 产后21天 
  E. 产后28天 
 
8. [单选题]在人体内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 浮络 
  B. 皮部 
  C. 经别 
  D. 别络 
  E. 孙络 
 
9. [单选题]痢疾的特点是
  A. 滑脱不禁,下利清谷 
  B. 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C. 暴注下泄,色黄恶臭 
  D. 排便不爽,溏结不调 
  E. 腹泻不爽,便溏如糜 
 
10. [单选题]寒邪客肺证见
  A. 咳嗽,哮喘,咳稀白痰 
  B.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重,溲黄,舌红苔黄,脉虚数 
  C.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脉濡 
  D. 微恶风,发热,干咳少痰,痰黏难咳,口鼻唇咽干燥,皮肤脱屑 
  E. 壮热,恶热,口渴,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1. [单选题]患者,女,23岁。发现左乳肿物3个月,肿物单发,约1.5cm×1.5cm大小,质韧,边界清,光滑,无疼痛,生长缓慢,伴胸闷,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药是
  A. 逍遥散 
  B. 桃红四物汤 
  C. 二仙汤 
  D. 透脓汤 
  E. 托里解毒汤 
 
12. [单选题]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时干时稀,排便不爽,此证属于
  A. 肝郁脾虚 
  B. 肾阳虚 
  C. 脾阳虚 
  D. 湿热 
  E. 食积 
 
13. [单选题]与痫病密切相关的脏腑为
  A. 肝、脾、心、肾 
  B. 肝、脾、肺、肾 
  C. 肝、心、脾、肺 
  D. 肝、肺、心、肾 
  E. 肺、脾、心、肾 
 
14.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这种配伍关系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反 
  D. 相恶 
  E. 相畏 
 
15. [单选题]"精明之府"指的是
  A. 胆 
  B. 脑 
  C. 脉 
  D. 头 
  E. 骨 
 
16. [单选题]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的是哪位医家
  A. 吴鞠通 
  B. 华岫云 
  C. 王清任 
  D. 张景岳 
  E. 朱丹溪 
 
17. [单选题]患者,男,34岁,患“神经性头痛”已3年,每月发作2~3次,每次头痛持续1~2天,头胀痛欲裂,耳鸣,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溲赤便干,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临床诊断是
  A. 肝经风热证 
  B. 肝火上炎证 
  C. 肝阳上亢证 
  D. 肝阴虚证 
  E. 肝胆湿热证 
 
18. [单选题]针灸选穴原则不包括
  A. 近部选穴 
  B. 远部选穴 
  C. 辨证选穴 
  D. 对症选穴 
  E. 前后选穴 
 
19. [单选题]生地黄、当归在龙胆泻肝汤中的作用是
  A. 滋养阴血 
  B. 养阴生津 
  C. 养血活血 
  D. 清热凉血 
  E. 养血清热 
 
20. [单选题]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口干,伴身热微寒,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黄,脉浮数。其证候是
  A. 风热犯肺 
  B. 风燥伤肺 
  C. 痰热郁肺 
  D. 肝火犯肺 
  E. 肺阴亏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