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骨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4历年考试真题下载(Q6),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骨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4历年考试真题下载(Q6),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髋关节滑膜结核的早期临床表现有( )
  A. 跛行 
  B.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C. 关节疼痛 
  D. 局部肿胀显著 
  E. X线检查关节间隙增宽 
 
2. [单选题]患者嗳气频作,上腹部痞满,按之紧硬而不痛,纳差,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滑,无下利。最恰当的方剂为
  A. 生姜泻心汤 
  B. 甘草泻心汤 
  C. 旋覆代赭汤 
  D. 半夏泻心汤 
  E. 桂枝人参汤 
 
3.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
  A. 阴阳的对立 
  B. 阴阳的偏成成功盛 
  C. 阴精和阳气的生理关系 
  D. 阴精和阳气的病理关系 
  E. 阴精和阳气各自的生理功能 
 
4.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 
  B. 发散属阳 
  C. 宣通肺气 
  D. 补虚 
  E. 涌泄属阴 
 
5. [单选题]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A. 胞阻 
  B. 阴吹 
  C. 转胞 
  D. 陷经 
  E. 正喧 
 
6. [单选题]治疗虚寒性肺痿可以应用的方剂是
  A. 理中丸 
  B. 肾气丸 
  C. 苓甘五味姜辛汤 
  D. 甘草干姜汤 
  E. 麦门冬汤 
 
7. [单选题]白头翁汤中没有哪味药物
  A. 黄连 
  B. 白头翁 
  C. 黄柏 
  D. 芍药 
  E. 秦皮 
 
8. [多选题]气营(血)两清法的代表方剂有:( )
  A.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 
  B. 清瘟败毒饮 
  C. 化斑汤 
  D. 普济消毒饮 
  E. 白虎加人参汤 
 
9. [单选题]据原文"自利不渴者"属
  A. 少阴病 
  B. 厥阴病 
  C. 太阴病 
  D. 霍乱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某女,25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涩痛,口渴,舌红无苔,脉数。其病位在
  A. 心、脾 
  B. 小肠 
  C. 膀胱 
  D. 心、小肠 
  E. 肾、膀胱 
 
11. [单选题]辨别疾病传经与否的依据是
  A. 病程的长短 
  B. 感邪的轻重 
  C. 体质的强弱 
  D. 治疗的当否 
  E. 脉证的变化 
 
12. [单选题]下列病证禁用汗法者为
  A. 痉病 
  B. 湿病 
  C. 暍病 
  D. 历节病 
  E. 水气病 
 
13. [单选题]肾足少阴之脉"气不足"可出现的症状是
  A. 狂 
  B. 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C. 癫疾 
  D. 喜笑不休 
  E. 善悲 
 
14. [单选题]妊娠患者,小便不利,尿少色赤,时淋沥涩痛,小腹胀急,但饮食如故,舌红苔黄,脉弦细滑数,治宜
  A. 葵子茯苓散 
  B. 五苓散 
  C. 猪苓汤 
  D. 当归贝母苦参丸 
  E. 蒲灰散 
 
15. [多选题]小结胸病的脉证特点是( )
  A. 心下痞硬 
  B. 按之则痛 
  C. 项亦强,如柔痉状 
  D. 正在心下 
  E. 脉浮滑 
 
16. [单选题]《素问·痹论》"肺痹"的症状是
  A.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B.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C. 烦满喘而呕 
  D. 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E. 中气喘争 
 
17. [多选题]下列哪几项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的依据( )
  A.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B. 起病急,高热,有深压痛 
  C. 局部温度升高,有深压痛 
  D. X线片可见骨破坏和骨增生 
  E. 患部持续剧痛及深压痛,不愿活动患肢 
 
18. [多选题]属于长骨的是( )
  A. 指骨 
  B. 尺骨 
  C. 股骨 
  D. 跗骨 
  E. 趾骨 
 
19. [单选题]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 
  B.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C. 呕者加生姜二两 
  D.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E. 利止脉不出者加猪胆汁半合 
 
20. [单选题]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和"气虚"时均会出现的症状是
  A. 口热舌干 
  B. 振振洒寒 
  C. 喉痹 
  D. 肩背痛 
  E. 鼽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