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重症学副高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4),更多重症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女,38岁,今晨被家人发现昏迷即送来院。过去体健。查体:体温36.7℃,血压12.0/8.0kPa(90/60mmHg),脉搏106次/分,深昏迷,呼吸时无蒜臭,皮肤多汗,瞳孔如针尖大小,对称,心率106次/分,律齐,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低血糖昏迷
B. 安眠药中毒
C. 脑血管意外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E. 有机磷农药中毒
2. [单选题]治疗血淋的常用方剂是( )
A. 八正散
B. 小蓟饮子
C. 五苓散
D. 茵陈蒿汤
E. 三仁汤
3. [单选题]旋覆花配伍赭石同用,可增强( )
A. 消痰行水之功
B. 凉血止血之功
C. 平肝潜阳之功
D. 重镇安神之功
E. 降逆下气之功
4. [单选题]患者女性,37岁,既往体健,近半月出现全身水肿,食欲下降,伴恶心、呕吐,近2日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尿量约300~400ml,查血肌酐513μmol/L,血红蛋白110g/L,尿蛋白(+++),血压130/80mmHg,最可能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 代谢陛碱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5. [单选题]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见于
A. 稀释性凝血病
B. DIC
C. 功能性凝血病
D. ITP
E.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6. [多选题]采用活动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A. 少府
B. 劳宫
C. 听宫
D. 曲池
E. 环跳
7. [单选题]四神丸的主治是( )
A. 脾胃虚寒证
B. 肾阳不足证
C. 湿热痢疾
D. 脾虚泄泻
E. 脾肾阳虚泄泻证
8. [单选题]患者男性,40岁,突发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大动脉搏动消失,诊断为心搏骤停,予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此后患者呈持续性植物性状态的原因是
A. 大脑皮质高级功能难以恢复
B. 小脑功能难以恢复
C. 海马区受损
D. 脑干缺氧
E. 下丘脑缺氧
9. [单选题]COPD急性加重时,缓解气促最主要的治疗是
A. 止咳
B. 祛痰
C. 解痉平喘
D. 体位引流
E. 呼吸锻炼
10. [多选题]下列属于正治的是( )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实者泻之
D. 虚者补之
E. 通因通用
11. [单选题]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是
A. 对干燥、阳光和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
B. 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C. 耐热,60℃1小时不能被杀死
D. 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均不敏感
E.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可抑制真菌生长
12. [单选题]女性,58岁,因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8小时前做了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血压11.5/8.8kPa(86/66mmHg),脉搏118次/分。病人应取的体位是
A. 头低足高位
B. 平卧位
C. 右侧卧位
D. 头部水平位,下肢抬高10°
E. 头部和躯干抬高30°,下肢抬高20°
13. [单选题]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 )
A. 气血阴阳失调
B. 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C. 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D. 阴阳营卫不和
E. 脏腑功能失调
14. [单选题]下列有关骨度分寸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臀横纹至腘横纹的距离是14寸
B. 膝中至内踝尖的距离是13寸
C. 两乳突之间的距离是9寸
D.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是12寸
E. 胸剑联合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是13寸
15.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舌态变化的是( )
A. 痿软
B. 强硬
C. 震颤
D. 歪斜
E. 芒刺
16. [单选题]缓解颌面外科术后疼痛最常用的方法是
A. 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B. 神经阻滞
C. 射频热疗
D. 电刺激
E. 针刺疗法
17. [单选题]月经停闭数月,头晕心悸,气短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方选( )
A. 参苓白术散
B. 人参养荣汤
C.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D. 丹溪治湿痰方
E. 逍遥散
18. [单选题]双频谱脑电监测(BIS)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镇静催眠的深度,一般BIS为多少表示镇静
A. 85~100
B. 65~85
C. 40~65
D. 30~40
E. 0~30
19. [单选题]双侧瞳孔缩小的病因除外( )
A.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B. 吗啡类药物中毒
C. 杀虫脒中毒
D.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E. 苯二氮类药物中毒
20. [单选题]有关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描述错误的是
A. 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包括肠黏膜通透性测定、细菌移位检测和血浆内毒素测定
B. 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测定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
C. 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分子量小于150D的分子反映肠黏膜通透性
D. 乳酸和糖分子探针比值测定
E. 乳果糖与甘露醇吸收比值增大,提示肠黏膜通透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