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易混易错考试试题(L3),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易混易错考试试题(L3),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某男,72岁。久病体弱,平素不耐风寒。近半月来汗出恶风,动则益甚,肢体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据此判断是何气的功能失常。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脾气 
  E. 肺气 
 
2. [多选题]下列病情转归中哪些是正确的
  A. 堕胎、小产-滑胎 
  B. 恶阻-胎动不安 
  C. 子晕-子痫 
  D. 小产-半产 
  E. 子肿-子气 
 
3. [多选题]下列对太阴病所见脉象的解释,正确的有( )
  A. 脉弱是脾胃虚损,湿阻气滞 
  B. 脉阳微阴涩而长是阴血不足,阳气衰微 
  C. 脉浮是太阴兼表 
  D. 脉浮而缓是伤寒病情涉及太阴 
  E. 脉迟是肾阳虚衰,内有寒邪 
 
4. [多选题]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反映其水饮内停的主要表现有( )
  A. 胸胁满微结 
  B. 往来寒热 
  C. 小便不利而渴 
  D. 不呕 
  E. 但头汗出 
 
5.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封藏之本”,是指
  A. 肺 
  B. 脾 
  C. 肾 
  D. 肝 
  E. 心 
 
6. [多选题]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共有症状是
  A. 小便不利 
  B. 口渴 
  C. 心烦 
  D. 脉浮,发热 
  E. 不得眠 
 
7.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烦劳则张”是指
  A. 烦劳则阳气亢越 
  B. 烦劳则皮肤松弛 
  C. 烦劳则阳气外泄 
  D. 烦劳则四肢懈堕 
  E. 烦劳则精神紧张 
 
8. [多选题]血崩虚脱时应急宜救脱,宜用下列哪种方法
  A. 生脉二至止血汤 
  B. 急投参附汤 
  C. 艾灸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 
  D. 云南白药温水冲服 
  E. 急煎独参汤 
 
9. [多选题]阳明病的外证有( )
  A. 身热 
  B. 汗自出 
  C. 不大便 
  D. 不恶寒,反恶热 
  E. 腹胀满 
 
10. [单选题]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若违逆秋季养生原则,冬季可能发生的病是
  A. 痿厥 
  B. 寒变 
  C. 飧泄 
  D. 疟 
  E. 痰痹 
 
11. [单选题]《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何处所致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2. [多选题]可导致产后缺乳的证候有
  A. 血瘀 
  B. 气血虚弱 
  C. 肝郁气滞 
  D. 痰浊阻滞 
  E. 肾虚 
 
13. [多选题]冬脉的特点有( )
  A. 如衡 
  B. 君子居室 
  C. 沉 
  D. 在骨 
  E. 如权 
 
14. [单选题]关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用量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B. 麻黄六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C.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三两 
  D.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四两 
  E. 以上都不是 
 
15. [多选题]具燥湿之功的药物是
  A. 苍术、厚朴 
  B. 草果、草豆蔻 
  C. 砂仁、豆蔻 
  D. 藿香、佩兰 
  E. 茯苓、薏苡仁 
 
16. [多选题]当归的适应证是
  A. 血虚证、血瘀证 
  B. 阴虚发热,实热腹痛 
  C. 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D. 月经不调、肠燥便秘 
  E. 湿盛中满,久咳气喘 
 
17. [多选题]不是治疗气虚阴挺的方剂是
  A. 补中益气汤 
  B. 圣愈汤 
  C. 四君子汤 
  D. 六君子汤 
  E. 大补元煎 
 
18. [多选题]麻黄加术汤所治湿病的临床表现是( )
  A. 恶寒 
  B. 发热 
  C. 无汗 
  D. 身重 
  E. 肌肉疼烦 
 
19. [单选题]霍乱兼表证治用分利兼表散法,后世称为急开先河,共代表方剂为
  A. 葛根汤 
  B. 桂枝加人参汤 
  C. 五苓散 
  D. 黄苓汤 
  E. 葛根黄芩黄连汤 
 
20. [多选题]大头瘟之毒盛肺胃证可见( )
  A. 壮热烦渴 
  B. 头面焮肿疼痛 
  C. 咽喉疼痛 
  D. 大便便秘 
  E. 舌赤苔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