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正高)考试试题(L3),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正高)考试试题(L3),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经产妇与未婚妇女的内外生殖器相比,有所改变的部位有
  A. 大阴唇 
  B. 阴道前庭 
  C. 组织学内口 
  D. 阴阜 
  E. 宫颈外口 
 
2. [多选题]经行浮肿首选方剂为
  A. 肾气丸 
  B. 苓桂术甘汤 
  C. 八物汤 
  D. 归脾汤 
  E. 补肺汤 
 
3. [多选题]防己黄芪汤方后注中载有哪几种随症加减用药法( )
  A. 喘者加麻黄 
  B.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 
  C. 气上冲者加桂枝 
  D. 肿者加茯苓 
  E.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 
 
4. [多选题]春温热盛动风证的治疗是以凉肝息风法为主,在临床运用时可随证配合:( )
  A. 清营凉血 
  B. 清气泄热 
  C. 清心开窍 
  D. 益气养阴 
  E. 温补肾阳 
 
5. [单选题]不属于附子汤和真武汤的共有药物是
  A. 炮附子 
  B. 人参 
  C. 茯苓 
  D. 白术 
  E. 芍药 
 
6. [单选题]患者有支气管炎病史十余年,近来时见头晕目眩,咳嗽气急,咳唾涎沫,口不渴,时遗尿,小便频数,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应选用
  A. 苓桂枣甘汤 
  B. 甘草干姜汤 
  C. 甘姜苓术汤 
  D. 茯苓杏仁甘草汤 
  E. 桂苓五味甘草汤 
 
7. [多选题]饴糖、蜂蜜的共同功效是
  A. 补中、缓急 
  B. 调和药性 
  C. 解毒 
  D. 润肠通便 
  E. 润肺止咳 
 
8. [单选题]少阳病发热恶寒特点是
  A. 恶寒发热,发有定时 
  B. 恶寒发热同现 
  C. 恶寒发热交替 
  D. 上午热,下午寒 
  E. 恶寒兼发热如潮 
 
9. [多选题]转胞的主要症状有
  A. 小便淋沥涩痛 
  B. 小便胀急疼痛 
  C. 小便艰涩疼痛 
  D. 溺不得出 
  E. 溺自下 
 
10. [单选题]湿温,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其病机为
  A. 余热未尽,肺胃阴伤 
  B. 余邪深伏于阴分 
  C. 热久不去,肝肾阴伤 
  D. 余湿未尽,胃气未舒 
  E. 湿胜阳微 
 
11. [多选题]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考虑的配伍方法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反 
 
12. [单选题]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肠蕈是因寒邪客于
  A. 子门 
  B. 肠内 
  C. 肠外 
  D. 子宫门 
  E. 胸腔 
 
13. [多选题]下列各项,煎服方法正确的是
  A. 大黄后下 
  B. 芒硝冲服 
  C. 番泻叶开水泡服或后下 
  D. 芦荟入丸散服 
  E. 甘遂入丸散服或外用 
 
14. [多选题]治营卫不和,表虚自汗,下列哪二药常配伍使用
  A. 麻黄 
  B. 防风 
  C. 桂枝 
  D. 白芍 
  E. 牡蛎 
 
15. [多选题]"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中"五邪"是指( )
  A. 雾露 
  B. 湿邪 
  C. 风寒 
  D. 痰瘀 
  E. 宿食 
 
16. [多选题]下列含有大黄、芒硝的方剂是( )
  A. 大承气汤 
  B. 桃核承气汤 
  C. 大陷胸汤 
  D. 大陷胸丸 
  E. 小承气汤 
 
17. [单选题]黄芩汤的药物组成是
  A. 柴胡、芍药、黄芩、生甘草、大枣 
  B.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 
  C. 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 
  D.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 
  E. 黄芩、芍药、炙甘草、人参 
 
18. [多选题]暑温与暑湿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
  A. 起病是否表现为阳明热盛证 
  B. 病程中是否出现化燥化火症状 
  C. 病程中是否有明显的身重脘痞苔腻的湿象 
  D. 发病季节 
  E. 病情的轻重 
 
19. [多选题]下列病证中,宜用桂枝汤治疗的有
  A.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 
  B.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C.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D.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 
  E.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20. [多选题]血崩虚脱时应急宜救脱,宜用下列哪种方法
  A. 生脉二至止血汤 
  B. 急投参附汤 
  C. 艾灸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 
  D. 云南白药温水冲服 
  E. 急煎独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