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中医内科医学中级专业终极考试模拟试卷(T0)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7-18   [手机版]    

2024中医内科医学中级专业终极考试模拟试卷(T0)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内科医学中级专业终极考试模拟试卷(T0),更多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由元参、麦冬、犀角、银花、黄连、生地、连翘、竹叶心、丹参组成的方剂是

A. 犀角地黄汤
B. 凉膈散
C. 普济消毒饮
D. 仙方活命饮
E. 清营汤


2. [单选题]为气血运行主要通道的是

A. 十二经脉
B. 奇经八脉
C. 十五别络
D. 十二经筋
E. 十二皮部


3. [单选题]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记载,出于下列何书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C. 《灵枢·五味》
D. 《医林改错》
E. 《证治准绳》


4. [单选题]吴茱萸汤证的主要头痛部位在

A. 前额
B. 巅顶
C. 枕部
D. 头侧
E. 整个头部


5. [单选题]某男,50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伴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苦便干,尿短赤,苔黄腻,脉弦滑。治法为

A.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D.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E.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6. [单选题]善于治疗血淋、尿血的药物是

A. 海金沙
B. 萆薢
C. 石韦
D. 木通
E. 金钱草


7.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中气


8. [单选题]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 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 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
C. 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 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E. 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9. [单选题]马某,女,46岁。离异后出现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其首选方剂是

A. 甘麦大枣汤
B. 八珍汤
C. 归脾汤
D. 四君子汤
E. 交泰丸


10. [单选题]突感胸骨后疼痛伴有胸闷、憋气患者,心电图见S-T段各导联均呈水平型下移达0.08mV,伴有T波倒置,以往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变异型心绞痛
B. 急性心肌梗死
C. 典型心绞痛发作
D. 陈旧性心肌梗死
E. 左心室劳损


11. [单选题]蕲蛇的主治病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风湿顽痹疼痛
B. 中风半身不遂
C. 破伤风
D. 跌打损伤瘀痛
E. 皮肤顽癣


12.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半夏
B. 厚朴
C. 白术
D. 茯苓
E. 生姜


13. [单选题]主治肾虚阳痿及虚寒便秘的药物是

A. 巴戟天
B. 硫黄
C. 雄黄
D. 蛇床子
E. 马钱子


14. [单选题]何书提出用诸泻心汤治疗痞满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C. 《兰室秘藏》
D. 《丹溪心法》
E. 《医林改错》


15. [单选题]治疗虚寒性肺痿的主方是甘草干姜汤,其方中药物炮制与组合比例是

A. 生甘草倍于炮干姜
B. 炙甘草、干姜等分
C. 炙甘草倍于炮干姜
D. 炮干姜倍于炙甘草
E. 炮干姜倍于生甘


16. [单选题]槐花散的功用是

A.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B.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C.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D. 清肠止血,养阴清热
E. 养血止血,清肠祛风


17. [单选题]热病饮食禁忌为

A. 食麦
B. 食谷
C. 食肉
D. 食寒
E. 食热


18. [单选题]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症为

A. 关节疼痛
B. 肌肉酸痛
C. 亡血失精
D. 半身不遂
E. 身体不仁


19. [单选题]杨某,女,33岁。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自诉因工作不顺,近日出现精神抑郁,性情急躁,胸胁胀痛,口干而苦,头痛、目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辨证分型是

A. 肝气郁结
B. 瘀血内结
C. 气郁化火
D. 血行郁滞
E. 心脾两虚


20. [单选题]善于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燥结难下的药物是

A. 通草
B. 巴豆
C. 芒硝
D. 火麻仁
E. 商陆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1zv1nd.html
  • 下一篇: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2024真题解释(T0) 口苦便干,但肿势未退,脉沉缓,又能回乳消胀的药物是下列各项中,头痛,有化热倾向# 寒湿表虚祛邪截疟,状如杨梅。根据患者证候,脾阳不振所致,以“通”字强调外感热病以祛邪的思想,风为阳邪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