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职称真题题库(G7),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导致该症状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热休克蛋白
B. 神经毒素
C. 细胞毒素
D. 溶血素
E. 裂解并释放"内毒素样物质"
2. [单选题]采集颗粒物前,玻璃纤维滤膜必须经高温炉灼烧,之后放于天平室的干燥器中平衡灼烧的温度和平衡的时间为
A. 300℃,24h
B. 350℃,12h
C. 300℃,48h
D. 500℃,48h
E. 500℃,24h
3. [单选题]在检测前,样品尽量少用预处理,目的是
A. 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B. 提高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C. 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D. 减少操作步骤,防止引入污染物和待测物损失
E. 防止待测物损失
4. [多选题]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有
A. 显微镜计数法
B. 滤膜溶解涂片法
C. 滤膜蒸气法
D. 自然沉降法
E. 滤膜采集法
5. [单选题]粮食和固体食品的采样部位为
A. 样品上层
B. 样品中层
C. 样品下层
D. 中、下3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样,混合
E. 中、下3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样,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多次混合
6. [单选题]测定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广泛应用的为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与亚甲蓝染料形成蓝色络合物,可被
A. 石油醚萃取
B. 氯仿萃取
C. 环己烷萃取
D. 四氯化碳萃取
E. 己烷萃取
7. [单选题]卫生标准属于
A. 企业强制性标准
B. 国家强制性标准
C. 国家推荐性标准
D. 卫生行业强制性标准
E. 卫生行业推荐性标准
8. [多选题]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模式主要有
A. 毛细管区带电泳
B.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C. 毛细管筛分电泳
D. 亲和毛细管电泳
E.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9. [单选题]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钙化合物中,钙含量最高的是
A. 葡萄糖酸钙
B. 柠檬酸钙
C. 碳酸钙
D. 磷酸氢钙
E. 乳酸钙
10. [单选题]下列水质分析各项检验中,超过4小时仍可测定的是
A. pH
B. Hg
C. 铬(六价)
D. 亚硝酸盐氮
E. 氯仿、四氯化碳
11. [单选题]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中常用的酶类为
A. 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B. 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C. 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D. 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
E. 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
12. [多选题]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食物中的脂肪时,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脂肪的提取
A. 样品研磨和干燥不充分
B. 脂肪含量过高
C. 矿物质含量高
D. 含水量过高
E. 样品颗粒过大
13. [单选题]为了防止尿样的腐败和器壁吸附微量元素,通常在尿液中加入硝酸。应选择的硝酸的级别是
A. 实验室试剂
B. 化学纯
C. 分析纯
D. 优级纯
E. 色谱纯
14. [多选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保持恒温的方式有 ( )
A. 水浴式循环直接加热
B. 微波恒温加热
C. 光照加热
D. 干式恒温加热
E. 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
15. [单选题]在非水滴定中,滴定碱的标准溶液是
A. 盐酸的冰醋酸溶液
B. 硫酸的冰醋酸溶液
C. 硝酸的冰醋酸溶液
D. 氢溴酸的冰醋酸溶液
E. 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
16. [多选题]测砷的样品预处理法中的干灰化法,在样品中加入助灰化剂,以下哪些操作更为合理
A. 口红类样品应加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和1克氧化镁
B. 眉笔类样品应加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和1克氧化镁
C. 洗法香波类样品应加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和1克氧化镁
D. 护肤乳类产品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和1克氧化镁
E. 以上都合理
17. [单选题]在气-液色谱柱内,被测物质中各组分的分离依据是
A. 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异
B. 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浓度的差异
C. 各组分氧化还原能力的差异
D. 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E. 各组分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的差异
18. [单选题]当进行食品容器、食具与包装材料浸出液的溶出试验时,正己烷模拟的食物类型是
A. 中性饮料
B. 食醋或酸性食物
C. 含乙醇的食品
D. 食用油或含有油脂较多的食物
E. 含糖较多的食物
19. [单选题]影响对二乙氨基苯胺比色法测定水、空气中硫化氢精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 溶液酸度
B. 显色剂浓度和反应温度
C. 显色剂浓度和加入方式
D. 反应时间
E. 反应温度和时间
20. [单选题]对微粒4018X和4019Y有下列描述:①质量数几乎相同;②核外电子层数相同;③互为同位素;④单质都是单原子分子;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①
D. ②③④
E.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