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高级职称(副高)免费模拟考试试题(U9),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使用面向群体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幻灯片、挂图时,卫生人员的技巧表现在
  A. 选择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的人组成教育对象 
  B.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场所 
  C. 听得清 
  D. 每次活动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大家提问 
  E. 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应少于1个小时 
 
2. [单选题]为了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行动纲领中不包括
  A. 与贫困作斗争 
  B. 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C. 部门协调 
  D. 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 
  E. 加快建立市场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 
 
3. [多选题]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有
  A. 随机化 
  B. 匹配 
  C. 限制 
  D. 分层分析 
  E. 多因素分析 
 
4.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A. 有神 
  B. 少神 
  C. 失神 
  D. 假神 
  E. 回光返照 
 
5. [单选题]做一个健康教育计划需要设计者先
  A. 立意 
  B. 调查 
  C. 研究 
  D. 构思 
  E. 总结 
 
6. [单选题]三期尘肺中,“Ⅲ”的X线诊断标准是
  A. 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 
  B. 在二期尘肺的基础上,出现小阴影聚集 
  C. 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cm,宽径不小于1cm 
  D. 有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E. 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 
 
7. [单选题]“项目地区80%以上的孕产妇在孕期至少进行5次产前检查”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中的
  A. 信念目标 
  B. 知识目标 
  C. 健康目标 
  D. 教育目标 
  E. 行为目标 
 
8. [多选题]麻黄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桂枝 
  B. 荆芥 
  C. 麻黄 
  D. 杏仁 
  E. 甘草 
 
9. [单选题]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应多长时间复核一次
  A. 半年 
  B. 1年 
  C. 2年 
  D. 3年 
  E. 5年 
 
10. [单选题]能决定个体实现的最大成长潜力的是
  A. 个体营养状况 
  B. 身体素质 
  C. 社会环境 
  D. 遗传 
  E. 家庭氛围 
 
11. [单选题]传播是一种
  A. 社会性传递活动 
  B. 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 
  C. 社会性交换行为 
  D. 社会性交流行为 
  E. 社会性互动活动 
 
12. [单选题]一般我们把需要传播的信息分成核心信息,或者基本信息,还有
  A. 重要信息 
  B. 有价值信息 
  C. 有用信息 
  D. 极重要信息 
  E. 广播信息 
 
13. [多选题]不引起呼吸系统肿瘤的粉尘有
  A. 石棉 
  B. 石英 
  C. 铍 
  D. 铀 
  E. 铅 
 
14. [单选题]下列各证中,一般不见面色白的是( )
  A. 气虚证 
  B. 血虚证 
  C. 寒证 
  D. 阴虚证 
  E. 阳虚证 
 
15. [单选题]旅店、酒吧的从业人员,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体检
  A. 半年 
  B. 1年 
  C. 2年 
  D. 3年 
  E. 5年 
 
16. [单选题]统计表与统计图相比
  A. 统计表数据精确,统计图数据粗略,因此有统计表时不需要统计图 
  B. 统计图可使人们对事物间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印象清晰,因此不需要统计表 
  C. 统计表与统计图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需要正确使用 
  D. 有统计图时必须附有统计表 
  E. 统计表和统计图只能使用其中一种 
 
17. [单选题]医院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广义概念下的医院健康教育)为
  A. 患者及其家属 
  B. 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医护人员与职工及社区人群 
  C. 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 
  D. 患者及社区群众 
  E. 医护人员及社区人群 
 
18. [多选题]某病人眼眶周围色黑可能是( )
  A. 脾阳虚证 
  B. 肾虚水饮 
  C. 肾阴虚证 
  D. 寒湿带下 
  E. 肝血虚证 
 
19. [单选题]社区健康促进的内容主要有
  A. 实施计划和评价 
  B. 促进社区参与 
  C. 开展个人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 
  D. 预防疾病与康复治疗 
  E. 开展健康教育和创造社会支持系统 
 
20. [单选题]下面对臌胀基本病机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水裹、气结、血瘀相搏于中 
  B. 湿邪、气结、血瘀相搏于中 
  C. 湿邪、热毒、血瘀相搏于中 
  D. 水裹、热邪、血瘀相搏于中 
  E. 气滞、血瘀、痰湿相搏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