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正高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卫生高级职真题分析(N6),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正高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卫生高级职真题分析(N6),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脓性指头炎治疗正确的是
  A. 早期可用热盐水浸泡 
  B. 出现跳痛即切开减压 
  C. 若无发热等全身中毒表现,不行切开引流。 
  D. 切开引流作侧面切口 
  E. 可用外敷药物 
 
2. [多选题]腕关节常见的疾病是( )
  A. 腕管综合征 
  B.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C. 豌豆骨缺血坏死 
  D. 月骨缺血坏死 
  E. 尺神经卡压 
 
3. [单选题]《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 好坐 
  B. 好疾行 
  C. 好徐行 
  D. 好卧 
  E. 好走 
 
4. [多选题]急性伤筋常要和何病区别( )
  A. 风湿肿痛 
  B. 退行性疾病 
  C. 骨肿瘤 
  D. 湿热流注 
  E. 骨痨 
 
5. [多选题]踝部骨折在做被动活动时,可进行
  A. 跖屈活动 
  B. 内翻活动 
  C. 旋转活动 
  D. 背伸活动 
  E. 外翻活动 
 
6. [多选题]股骨颈骨折的病理基础是
  A. 负重量大 
  B. 股骨颈部细小 
  C. 老年人肝肾不足,骨质疏松 
  D. 血液供应差 
  E. 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 
 
7. [单选题]某女,71岁。既往胸前反复闷痛。就诊当天入夜突发胸前"虚里"处疼痛,持续不能缓解,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冷汗出,舌暗,苔白,脉紧,当诊断为下述何条经脉之证
  A. 大肠手阳明之脉 
  B. 心手少阴之脉 
  C. 肺手太阴之脉 
  D. 三焦手少阳之脉 
  E. 小肠手太阳之脉 
 
8. [多选题]老年人臀部着地跌倒,最常见的骨折为( )
  A. 股骨干骨折 
  B. 股骨粗隆间骨折 
  C. 大粗隆骨折 
  D. 股骨颈骨折 
  E. 脊柱压缩性骨折 
 
9.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10. [多选题]吴又可对瘟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 )
  A. 病因方面 
  B. 预防方面 
  C. 流行特点方面 
  D. 发病方面 
  E. 治疗方面 
 
11. [多选题]由于正中神经损伤而引起的手的功能障碍表现为
  A. 腕下垂 
  B. 第1、2指不能屈曲 
  C. 第4、5指屈曲不全 
  D. 拇指不能对掌 
  E. 拇指不能外展和背伸 
 
12. [多选题]在下肢骨折中,按受伤机理可出现撕脱性骨折有
  A. 肱骨外髁骨折 
  B. 胫骨髁骨折 
  C. 踝部骨折 
  D. 跟骨骨折 
  E. 髌骨骨折 
 
13. [多选题]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
  A. 肺内血管栓塞 
  B. 通气过度 
  C. 死腔样通气 
  D. 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 
  E. 换气不足 
 
14. [多选题]破伤风临床表现分期
  A. 恢复期 
  B. 潜伏期 
  C. 发作期 
  D. 前驱期 
  E. 间歇期 
 
15. [单选题]《伤寒论》全书主要是什么辨证方法
  A. 六经辨证 
  B. 脏腑辨证 
  C. 经络辨证 
  D. 八纲辨证 
  E. 卫气营血辨证 
 
16. [单选题]《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
  A. 井穴 
  B. 荥宋 
  C. 俞穴(原穴) 
  D. 经穴 
  E. 合穴 
 
17. [单选题]后世将"长沙"作为张仲景代称的起因是
  A. 传言张仲景曾出生于长沙 
  B.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号长沙 
  C. 传言张仲景在长沙地区行医 
  D. 传言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 
  E. 因陈修园等著了《长沙方歌括》 
 
18. [多选题]产后腹痛的成因有( )
  A. 血虚内寒 
  B. 气血郁滞 
  C. 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 
  D. 阴阳俱虚 
  E. 瘀血内结 
 
19. [多选题]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为
  A. 骨结构清晰 
  B. 骨小梁模糊 
  C. 骨皮质模糊 
  D. 局限性骨质缺损 
  E. 骨质密度减低 
 
20. [单选题]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
  A. 水肿 
  B. 黄疸 
  C. 胃疸 
  D. 带下 
  E. 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