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内科学中级专业考试模拟系统(P9),更多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患者40岁。有风心,二尖瓣关闭不全10余年。考虑心功能不全,而长期口服地高辛,近1月来咳嗽,气急不能平卧,咳血一天,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心动超声左室舒张末内径7.0厘米,EP值40%,为减轻心脏负荷,应首选:
A. 氨苯蝶啶
B. 螺内酯(安体舒通)+氢氯噻嗪
C. 呋塞米(速尿)
D. 氨苯蝶啶+氢氯噻嗪+速尿
E. 氨茶碱
2. [单选题]易导致口腔溃疡
A. CTX
B. VCR
C. MTX
D. ADM
E. L-Asp
3. [单选题]一侧提睾反射消失常提示病变在
A. 皮质脊髓束损害
B. 皮质脊髓侧束损害
C. 锥体束损害
D. 红核脊髓束损害
E. 前庭脊髓束损害
4. [单选题]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
A. 情绪激动
B. 感染
C. 回心血量不足
D. 不恰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
E. 以上均可
5. [单选题]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
A. 病毒性心肌炎
B. 遗传
C. 中毒
D. 代谢异常
E. 药物作用
6. [单选题]有关MODS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机体遭受一种或多种严重应激24小时后,原来健康的器官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B. MODS的常见直接致病因素是严重创伤
C. 细胞凋亡是发病的主要机制
D. MODS均有原发病灶
E. 各种原因所致的MODS器官损伤顺序完全一致
7. [单选题]有关正常人的体温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B.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腋温)
C. 上午体温较下午略高
D. 每日体温波动不超过1℃
E. 高温环境下体温可稍增高
8. [单选题]对SLE患者的脱发描述正确的是
A. 脱发不仅发生于头发,也可发生于眉毛、睫毛及体毛
B. 治疗约3个月后的毛发广泛性脱落,称静止性脱发,病情稳定后又可重新长出新发
C. 头发脆性增加,失去光泽,枯黄和易折断,造成弥漫性脱发,又称"狼疮发"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
9. [单选题]作为慢性肾衰竭与急性肾衰竭鉴别依据的是
A. 血BUN/Cr>20
B. 蛋白尿与低蛋白血症较明显
C. 严重贫血
D. 严重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
E. 肾脏体积缩小
10. [单选题]以下关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给药正确的是
A. 吸入地塞米松
B. 吸入泼尼松
C. 吸入沙丁胺醇
D. 吸入异丙托溴铵
E. 吸入色甘酸钠
11. [单选题]当医务人员的利益与医学界、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等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时候,医务人员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而绝不损人利己,使自己的无私利他、自我牺牲行为之和接近等于他与医学界、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等利益发生冲突的行为之和,甚至在重大冲突时能够牺牲生命这种医德境界是( )
A. 最高境界
B. 基本境界
C. 最低境界
D. 不道德境界
12. [单选题]诊断糖耐量异常最好的方法是
A. 胰岛素释放试验
B. 葡萄糖耐量试验
C. 空腹血糖
D. 尿糖测定
E. 糖化血红蛋白
13. [单选题]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主要的不同点是
A. 病史长,病程反复发作
B. 多在午夜发作
C. 心脏扩大有奔马律
D. 两肺有广泛的哮鸣音
E. 无肺淤血体征
14. [单选题]SSc较常见的表现是
A. 主动脉高压
B. 肺动脉高压
C. 肺静脉高压
D. 下腔静脉高压
E. 腹主动脉高压
15. [单选题]在加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禁用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皮质激素
B. 吗啡
C. 抗生素
D. 氨茶碱
E. 碳酸氢钠
16. [单选题]患者,男,27岁。因发热、全身骨及关节疼痛、牙龈出血1周来诊。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在询问病史中与白血病发病无关的是
A. 有无与白血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B. 有无氯霉素、保泰松、乙双吗琳等服药史
C. 有无苯等化学物质接触史
D. 有无电离辐射史
E. 亲属中有无白血病患者
17.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硬化代偿期的表现
A. 乏力、食欲减退
B.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 肝脏质地结实或偏硬
D. 脾脏中度肿大
E.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18. [单选题]下述消化性溃疡的特点错误的是
A. GU为餐后痛
B. DU为空腹痛、夜间痛
C. 患者均有上腹痛
D. 出血后疼痛的节律性消失
E. 可因情绪波动诱发疼痛
19. [单选题]关于典型失神发作的描述不正确的为
A. 常于儿童期起病,青春期前停止发作
B. 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动作中断
C. 可出现跌倒,对发作有部分记忆
D. 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
E. 部分患者仅有意识模糊
20. [单选题]革兰阴性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 产生内毒素
B. 产生外毒素
C. 产生溶血素
D. 产生血浆凝固酶
E. 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