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小儿内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往年考试试卷(M3),更多小儿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2. [多选题]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时
  A. 病毒经淋巴管传播至胰 
  B. 病毒经血液传播至胰 
  C. 胰导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 
  D. 炎性细胞浸润等阻塞管腔 
  E. 胰液潴留 
 
3. [多选题]重症肺炎可有下列哪些表现 ( )
  A. 中毒性肠麻痹 
  B. 心力衰竭 
  C. 消化道出血 
  D. 中毒性脑病 
  E. 呼吸衰竭 
 
4.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
  A. 寒者热之 
  B. 热因热用 
  C. 寒因寒用 
  D. 塞因塞用 
  E. 通因通用 
 
5. [多选题]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原则中正确的是 ( )
  A. 做好孕母保健 
  B. 加强产前检查,筛选疾病 
  C. 提高接生技术避免妊娠期合并症 
  D. 对高危新生儿应予于特殊监护和积极处理 
  E. 主要重视生后1天内新生儿护理、喂养和疾病的预防 
 
6. [多选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包括
  A. 口腔矫治器 
  B.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C. 支气管镜灌洗 
  D. 抗生素 
  E. 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 
 
7. [多选题]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包括 ( )
  A. 肾上腺皮质激素 
  B. 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C. 快速洋地黄化 
  D. 休息,多饮水 
  E. 退热降温 
 
8. [多选题]下列哪些符合先天性甲低的特殊面容 ( )
  A. 毛发稀少而干枯 
  B. 鼻梁宽而平 
  C. 皮肤白皙 
  D. 唇厚,舌大常伸出口外 
  E. 面部黏液水肿 
 
9. [多选题]新生儿时期保健特别强调护理是因为
  A.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B. 刚脱离母体,内外环境变化巨大,而其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不成熟 
  C. 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D. 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尚不健全 
  E. 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 
 
10. [多选题]咳嗽的治疗除了治疗肺脏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调理的脏腑有( )
  A. 肝 
  B. 心 
  C. 脾 
  D. 肾 
  E. 胃 
 
11. [多选题]足厥阴肝经能主治的病证有( )
  A. 腰痛 
  B. 妇科病 
  C. 小便不利 
  D. 疝气 
  E. 呃逆 
 
12. [单选题]治疗中消应选用的处方是( )
  A. 消渴方 
  B. 玉女煎 
  C. 沙参麦冬饮 
  D. 六味地黄丸 
  E. 肾气丸 
 
13. [多选题]消化道重复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
  A. 消化道出血 
  B. 慢性腹泻 
  C. 肠穿孔 
  D. 肠梗阻 
  E. 肠套叠 
 
14. [多选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合并脓胸的临床特点是
  A. 高热持续不退,感染中毒症状严重 
  B. 呼吸困难突然加重 
  C. 胸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 
  D.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肋膈角变钝,以后出现液平面 
  E. 以上都不是 
 
15. [单选题]面色苍白是( )
  A. 阳虚 
  B. 血虚 
  C. 虚阳上越 
  D. 脾虚 
  E. 亡阳 
 
16. [单选题]具有固护胎儿作用的经脉是( )
  A. 督脉 
  B. 带脉 
  C. 任脉 
  D. 阴维脉 
  E. 阳维脉 
 
17. [多选题]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依据包括
  A. 有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的心肌疾患 
  B. 意识异常 
  C. 四肢湿冷,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s 
  D. 心率快,脉搏细速或不可及 
  E. 少尿或无尿 
 
18. [多选题]下列哪些为幼儿期特点
  A. 1周岁后到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B. 消化系统不完善,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功能紊乱 
  C. 活动范围扩大,智能发育迅速 
  D. 识别危险的能力弱,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 
  E. 自身免疫力成熟,传染病发病率较低 
 
19. [多选题]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率的肿瘤标志物
  A. AFP 
  B. PAP 
  C. AFU 
  D. CEA 
  E. PSA 
 
20. [多选题]下列哪项是山莨菪碱抗休克的优点
  A. 扩血管作用 
  B. 改善细胞膜的稳定性 
  C. 提高组织抵御自由基破坏的能力 
  D. 钙离子拮抗作用 
  E. 中枢镇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