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中级)2024冲刺密卷答案(M1),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中级)2024冲刺密卷答案(M1),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可使ESR增快的因素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血小板 
  E. 白细胞 
 
2. [单选题]属于伏气温病的病种是
  A. 风温 
  B. 春温 
  C. 大头瘟 
  D. 湿温 
  E. 秋燥 
 
3. [单选题]下列关于应用铁制剂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服用铁剂时,不宜喝浓茶 
  B.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C. 为了减轻胃肠道反应,宜与抗酸药同服 
  D. 服用铁剂时,不宜同服四环素类药物 
  E. 重度贫血病人,服用铁剂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不宜立即停药 
 
4. [单选题]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A. 经络 
  B. 六腑 
  C. 奇恒之腑 
  D. 形体官窍 
  E. 五脏 
 
5. [单选题]下列炮制方法,可降低毒性的是
  A. 醋制延胡索 
  B. 盐炒杜仲 
  C. 甘遂醋制 
  D. 醋制香附 
  E. 酒炒柴胡 
 
6. [单选题]医疗伤害之一指的是
  A. 技术性人为伤害 
  B. 技术性、行为性、经济性伤害 
  C. 技术性人身伤害 
  D. 技术性行为伤害 
  E. 技术性经济伤害 
 
7. [单选题]患者,女,25岁。妊娠2个月,因进食不慎,脘腹胀痛,恶心腹泻,舌苔白腻,脉滑。首选药物是
  A. 豆蔻 
  B. 砂仁 
  C. 苍术 
  D. 厚朴 
  E. 佩兰 
 
8. [单选题]下列哪首方剂既能治疗支饮又能治疗溢饮
  A. 木防己汤 
  B. 葶苈大枣泻肺汤 
  C. 苓甘五味姜辛汤 
  D. 小青龙汤 
  E. 大青龙汤 
 
9. [单选题]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最理想的手术方法是( )。
  A. Bassini法 
  B. 内环修补法 
  C. McVay法 
  D. Ferguson法 
  E.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10.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 西洋参、麦冬 
  B. 荷梗、黄芩 
  C. 连翘、黄连 
  D. 银花、连翘 
  E. 甘草、银花 
 
11. [单选题]肾气丸、右归丸、地黄饮子三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山茱萸 泽泻 山药 熟地 
  B. 山茱萸 附子 山药 熟地 
  C. 山茱萸 附子 肉桂 地黄 
  D. 鹿角胶 熟地 附子 肉桂 
  E. 鹿角胶 附子 肉桂 茯苓 
 
12. [单选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的特点中,下列错误的是( )。
  A. 始于动脉 
  B. 侵袭周围中、小动静脉 
  C. 多位于下肢 
  D. 呈连续性分布 
  E. 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13. [单选题]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功效的药物是
  A. 金樱子 
  B. 桑螵蛸 
  C. 覆盆子 
  D. 赤石脂 
  E. 乌梅 
 
14. [单选题]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的是
  A. 副作用和治疗作用 
  B. 原发性作用和继发性作用 
  C. 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 
  D.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E.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5. [单选题]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苏子 甘草 
  B. 苏子 杏仁 
  C. 厚朴 杏仁 
  D. 半夏 黄芩 
  E. 当归 甘草 
 
16. [单选题]在对恶性肿瘤初步判定时,下列症状中最有价值的线索是( )。
  A. 肿块 
  B. 疼痛 
  C. 溃疡 
  D. 出血 
  E. 梗阻 
 
17. [单选题]舌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其主病是
  A. 气血两亏 
  B. 阳虚水湿内停 
  C. 风寒表证初期 
  D. 久病阴虚火旺 
  E. 阴寒内盛 
 
18. [单选题]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有
  A. 保护患者隐私 
  B. 履行医师职责 
  C. 从事医学研究 
  D. 遵守技术规范 
  E. 遵守职业道德 
 
19. [单选题]最能提示单纯性腹壁损伤的是( )。
  A. 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 
  B. 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C. 呕血、便血或尿血 
  D. 局限性腹壁肿胀和压痛 
  E. 有气腹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20. [单选题]芤脉的脉象特征是
  A. 中空外坚 
  B. 按之空虚 
  C. 浮大中空 
  D. 重按稍减不空 
  E. 轻取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