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中药鉴定取样时,取样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量的倍数是
A. 2倍
B. 3倍
C. 6倍
D. 5倍
E. 9倍
2. [单选题]下列属于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的是
A. 刺五加
B. 川贝
C. 蛤蚧
D. 紫草
E. 梅花鹿茸
3. [单选题]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批准的部门是
A. 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 区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 [单选题]能破血除痹,长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的药物是
A. 川芎
B. 羌活
C. 鸡血藤
D. 桑枝
E. 姜黄
5. [单选题]与黄酮反应显红色的是
A. 醋酸镁
B. 二氯化铁
C. 盐酸-镁粉
D. 三氯化铝
E. 三氧化二铝
6. [单选题]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可以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新药品种设立
A. 不超过2年的监测期
B. 不超过3年的监测期
C. 不超过4年的监测期
D. 不超过5年的监测期
E. 不超过7年的监测期
7. [单选题]大补阴丸主治证的脉象是
A. 寸脉浮数
B. 关脉弦数
C. 关脉弦滑
D. 尺脉细数
E. 尺脉数而有力
8. [单选题]石膏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含水碳酸钙
B. 含水硫酸钙
C. 硫酸钙
D. 碳酸钙
E. 无水硫酸钠
9. [单选题]石斛的主治病证是
A. 肝肾亏虚,目暗不明
B. 肾虚不固,遗精遗尿
C. 阴虚津亏,虚热不退
D. 胃阴不足,热病伤津
E. 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10. [单选题]两种药物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A. 相恶
B. 相使
C. 相畏
D. 相反
E. 相杀
1.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取样
1.抽取样品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①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②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
③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
④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
⑤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
每一包件至少在2~3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份;
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
①一般药材抽取100~500g;
②粉末状药材抽取25~50g;
③贵重药材抽取5~10g;
④对包件较大或个体较大的药材,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
若抽取样品总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使分为四等份,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实验以及留样为止。
5.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2.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哈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3.正确答案 :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章 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第十四条 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答案选A
4.正确答案 :E
解析:姜黄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辛散苦泄温通,入肝、脾经。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兼散风寒湿邪,并横走肢臂。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尤宜;治风湿肩臂痛,以寒凝阻络者最佳。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故答案选E。
5.正确答案 :C
解析:盐酸-镁粉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至紫红色。
6.正确答案 :D
解析:新药监测期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可以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新药品种设立不超过 5 年的监测期。答案选D
7.正确答案 :D
解析:大补阴丸,由熟地黄、龟板18g,黄柏、知母各12g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主治阴虚火旺证 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故答案选D。
8.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石膏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含水硫酸钙
9.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石斛的主治病证是胃阴不足,热病伤津。
10.正确答案 :A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5e0y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