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中级资格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正确答案(J5),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中级资格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正确答案(J5),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广义医学人道主义的是
  A. 主张维护病人的尊严 
  B. 是一种思想和文化运动 
  C. 重视人的价值 
  D. 主张维护病人的权利 
  E. 重视人的生命价值 
 
2. [单选题]为明确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上消化道造影 
  B. B型超声检查 
  C. 纤维内镜检查 
  D. 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E. 胸片 
 
3. [单选题]食谷欲呕,给予吴茱萸汤后,病情反剧的机理是
  A. 中焦有寒,胃失和降 
  B. 胃中虚冷,痰浊上扰 
  C.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D. 本有欲呕,服药过急 
  E. 上焦有热,火热上逆 
 
4.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法常以什么时候最适宜
  A. 鸡鸣 
  B. 平旦 
  C. 日中 
  D. 日西 
  E. 合夜 
 
5. [单选题]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
  A. 副伤寒 
  B. 感染早期 
  C. 寄生虫感染 
  D.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 X线照射后 
 
6. [单选题]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病机的是
  A. 《素问·咳论》 
  B. 《素问·痹论》 
  C.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D. 《素问·生气通天论》 
  E. 《素问·至真要大论》 
 
7. [单选题]小陷胸汤证的治法是
  A. 泻热,逐水,破结 
  B. 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C. 清热涤痰,宣肺平喘 
  D. 温下寒实,涤痰破结 
  E. 清热,化痰,开结 
 
8.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A. 利水渗湿,安神 
  B. 利水渗湿,除痹 
  C. 利水渗湿,通乳 
  D. 利水渗湿,解毒 
  E. 利水渗湿,健脾 
 
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天麻和全蝎主治病证的是
  A. 小儿急惊 
  B. 脾虚慢惊 
  C. 肝阳眩晕 
  D. 风湿痹证 
  E. 破伤风证 
 
10. [单选题]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是
  A. 风湿性 
  B. 先天性 
  C. 感染性心内膜炎 
  D.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E. 结缔组织病 
 
11. [单选题]不伤害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A. 意外伤害无法防范 
  B. 强迫病人进行实验室检查 
  C. 对病人做与诊断无关的检查 
  D. 正确处理审慎与胆识的关系 
  E. 造成有意伤害时要给予赔偿 
 
12. [单选题]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游离腹水的量是
  A. 500mL以上 
  B. 800mL以上 
  C. 1000mL以上 
  D. 1500mL以上 
  E. 2000mL以上 
 
13. [单选题]六一散的功用是
  A. 疏风解暑 
  B. 清暑益气 
  C. 清解暑热 
  D. 清心解暑 
  E. 清暑利湿 
 
14. [单选题]下列方剂中重用生姜的是
  A. 小建中汤 
  B. 吴茱萸汤 
  C. 实脾散 
  D. 健脾丸 
  E. 温经汤 
 
15. [单选题]霍乱阳忘阴竭,症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当用下列何方主之
  A. 四逆汤 
  B. 通脉四逆汤 
  C. 白通汤 
  D.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E. 白通加猪胆汁汤 
 
16. [单选题]患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每逢阴雨天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应选用
  A. 桂枝附子汤 
  B. 白术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乌头赤石脂丸 
  E. 桂枝芍药知母汤 
 
17. [单选题]属HBV复制指标的是
  A. HBsAg 
  B. 抗-HBs 
  C. HBV-DNA 
  D. 抗-HBe 
  E. 抗-HBcIgG 
 
18. [单选题]水肿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首选药物是
  A. 大黄 
  B. 牵牛子 
  C. 番泻叶 
  D. 巴豆 
  E. 芒硝 
 
19. [单选题]暑邪伤人,可见到气短、乏力症状,其原因是
  A.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 暑邪伤人,损伤脾胃,纳食减少 
  C. 暑多挟湿,阻遏气机 
  D.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E. 暑为阴邪 
 
20. [单选题]四逆散的药物组成是
  A. 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B. 附子、干姜、炙甘草 
  C. 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 
  D. 人参、茯苓、附子、干姜 
  E. 桂枝、芍药、当归、细辛、通草、生姜、大枣、炙甘草